正文 第13章 股票那些事兒(1 / 2)

“上滬,我來了!”十幾個小時的車程,林明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上滬,這個中國的金融中心,國家直轄市,國際大都市,終於再一次出現在了林明的視野中,不過不是以後世那種繁華的麵貌,而是一種熱火朝天的建設熱情和比較落後的麵貌出現在他的視野中。

這個時期,經過了將近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上滬已經開始展現了後世那種引領全國經濟發展潮流和國際化金融大都市定位的魄力和雄心。

坐公交車在市中心瀏覽,繁華的街道,如織的車流和人流,所有的一切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

林明的心情是興奮的,心髒在“噗通噗通”的狂跳,他感覺到光明的未來在向他招手。

財富!

名聲!

地位!

美女!

……

所有五光十色值得一個男人擁有的東西,全都在他的腦海裏浮現出來,他的眼睛散發出奪目的神采,貪婪的看著玻璃窗外的一切景致。

“嘎吱!”

公交車停站的噪音打斷了林明的浮現連篇,他抬頭看了一下車外,路牌顯示是廣冬路,旁邊的一棟樓房下的門麵上掛著一個大大的牌子“萬國證券”,前麵還有兩個字“申銀”,他此行的目的地到了。

林明這一次是來看股市的,他希望能夠在這上麵賺取他的人生第一桶金。

稿費不算,在林明心理麵屬於意外之財,而且才2500塊,到了他手裏就剩下750塊,這點錢能幹什麼?

上滬有三大證券,萬國、海通、申銀。

當然,這並不是說上滬就這三家證券公司,而是指這三家證券公司是在上滬的中國第一批證券公司。

中國的股市,正規化時間很短,1980年才開始有第一張股票,是遼濘一家磚廠發行的集資股票。

1986年,中國第一家股票營業廳開業,是上滬的靜安營業部,是一個理發廳改過來的很小的地方,隻一個窗口。但是,這個營業部開業的消息成為了當年的國內十大經濟新聞之一,在中國股市的發展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88年4月份,國家放開了國庫券的交易;7月,人民銀行召開了“萬壽會議”,正式決定建立中國的證券交易所。同年,國務院批準了一批證券公司成立,其中就包括上滬的萬國、海通、申銀這三家。

以上這些,當然屬於舊聞了,所以林明並不知道,他更不知道的是,就在過去不久的4月份,萬國證券因為327事件已經元氣大傷,不得不和申銀重組合並。但是不管如何,林明知道位於廣冬路上的這家萬國營業廳,也看到了這家營業廳還在營業,牌子掛著的還是“萬國”的牌子,雖然前麵還加了“申銀”兩個字。

2013年的時候,林明到過這裏。雖然當時這家萬國證券的營業廳已經搬遷走了,但是因為上滬以前的股民都喜歡聚集在這裏,所以自發的形成了“股市沙龍”,然後把這個習慣延續了下來。

計劃中,未來的道路要走娛樂事業,不過林明可沒那麼傻,到處亂走,他計劃的第一步是先賺到第一桶金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