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book.mihua.net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翅膀。]
在今天的考古勘探與發掘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便是洛陽鏟。利用洛陽鏟,不但可以精確判斷遺跡所在的具體位置,還能探測遺跡深度。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對今天考古工作科學發掘、研究功不可沒的工具,竟然是由盜墓者發明、使用、推廣的。
始作俑者
盜墓的第一步自然是如何找到墓葬。古代大型墓葬上方一般都有封樹,可是隨著時間的流轉,歲月的侵蝕,封土漸漸被削平,而封土上的樹木更是不複當初。在這種情況下,一種探測墓葬位置、距地表深度的簡單方便的工具應運而生,這就是盜墓奇兵洛陽鏟。
洛陽故老相傳,民國時期,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盜墓賊叫李鴨子。一次,李鴨子去孟津縣趕集時看到路邊的人用一種頭部為筒狀的短柄鐵鏟挖洞。鐵鏟插入土中,一下便可深入近尺,拔出來時,鏟頭中帶上不少泥土。這個普通的場景給李鴨子以極大觸動,作為一個盜墓者,墓葬難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他,而這把簡單的鐵鏟卻將這個難題迎刃而解:隻要將類似的鐵鏟插入土中,再拔出來就可以帶出地下的土,通過觀察土質土色,就能判斷該處是否有墓葬。於是,李鴨子也打造了一把筒狀鐵鏟,應用在盜墓中得心應手,盜墓成功率大增。洛陽地區其他盜墓者也如法炮製,洛陽地區盜墓的活動也更加猖獗。www.dongdui.com
由於這種鐵鏟最早由洛陽地區的盜墓賊發明並廣泛使用,因此這種新興的盜墓利器被稱作“洛陽鏟”。
神廬山真麵目
洛陽鏟又稱探鏟,長約30厘米,直徑約6厘米,形狀為半筒狀,截麵呈月牙形,頭端打磨尖銳,尾端有一個銎,用來插一個長約2米的木杆,而木杆的另一端裝置一個鐵環,鐵環的用處是用來係繩子,加深洛陽鏟的探測深度。使用時,一人雙腳分立,提著木杆用力將洛陽鏟垂直插入土中,提上來的時候,半筒狀的鏟頭上便攜帶了土,將土倒出後,再將洛陽鏟順著先前的洞再次插入,如此反複,提上來的土便是打探這一點的垂直土樣。盜墓者就是通過對土樣的觀察確定墓葬的。
沒有墓葬地方的土叫作生土,一般為黃色,土色純正,沒有雜色,土質相對細膩。有墓葬地方的土顏色一般比較混雜,如黃色中夾雜紅色、黑色等,這種土叫作五花土。因為修建墓葬時,首先在地上挖一個墓壙,下葬之後便將先前挖的土回填到墓中。不同深度的土顏色、質地各有不同,挖墓過程中便混雜了不同層次的土,因此五花土顏色、質地都不如生土純正。五花土特殊的成因和特點,使其成為判斷墓葬的依據,有經驗的盜墓者隻要探到五花土,就能確定此地一定有古墓。另外,一些大型古墓下葬後填土時,會將土夯實,以使墓葬更加牢固,因此夯土的質地都很堅硬。用洛陽鏟打探碰到夯土,如果不是古代建築遺址,便一定是墓葬。
洛陽鏟打探簡單、準確,常常一鏟下去,便會打到隨葬品甚至是人骨,不僅盜墓者對它十分鍾愛,就連專業考古工作者也將洛陽鏟視為不可或缺的探測工具。在考古調查過程中,洛陽鏟不僅能探測出墓葬所在,還能確定其他類型遺跡,如建築址、聚落址等,並通過密集打探,大致確定遺跡的分布範圍和深度。秦始皇陵園範圍就是利用洛陽鏟探測出來的。由於洛陽鏟木杆拴繩後可以延長,在秦始皇陵園勘探中,有的地方遺跡埋藏較深,洛陽鏟打探深度可以達到20餘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