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是米花在線書庫,歡迎加入米花書友大家庭,我們一起翱翔在文字的海洋裏麵,享受閱讀的無上樂趣##
中國古代盜墓行為猖獗,尤其遭逢亂世時。雖然曆朝曆代都有明文法令禁止盜墓,可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下,盜墓者還是鋌而走險。新中國成立後,相關部門嚴厲打擊盜墓和文物走私,盜墓事件有所遏製,但仍有人以身試法。震驚一時的郭家崗一號墓被盜案便是近年發生的盜墓事件,墓中一具2400年前的古濕屍慘遭盜墓者毒手。
考古界的驚人發現
有一個尷尬而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實是考古工作者不得不麵對的,考古工作者的步伐往往慢盜墓賊一步。無論是帝王將相的封山大塚,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墓,在考古工作者以科學的方法清理發掘之前,常常已經被盜墓者光顧數次,墓中僅剩餘在盜墓者眼中不值錢的陶器。5米5花5在5線5書5庫5
著名的湖北荊門郭家崗一號墓也是如此。1994年4月,荊門博物館文物工作者在接到有關部門通知後趕赴郭家崗,對一座剛遭到盜墓賊洗劫的古墓進行搶救性清理。這是一座規模較大的戰國時期楚墓,槨室由頭廂、邊廂、主棺構成。墓葬已遭到嚴重破壞,頭廂、邊廂均被撬開,主棺上有個直徑約1米的盜洞。墓中隨葬品所剩無幾,淩亂散放在墓室中。
一般墓葬被盜,遺失的都是貴重隨葬品,普通陶器和墓主人遺體即便被破壞,也還留在墓室中。可郭家崗一號墓不僅隨葬品所剩無幾,奇怪的是連墓主人遺體也不知去向。最後,考古工作者在公安機關的協助下,在距郭家崗一號墓30米開外的另一個被盜墓葬中找到了墓主人遺體。令考古工作者意想不到的是,這具被盜墓賊破壞、轉移並藏匿月餘的屍體,竟然成為震驚考古界的重大發現!
馬王堆漢墓女濕屍
這具古屍於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是西漢長沙王利蒼的妻子辛追。出土時身長154厘米,重34.3千克,頭、頸、四肢、軀幹均保存完好,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毛發尚在,肌膚有彈性。
當考古工作者發現屍體的時候,這具屍體的頸部有勒痕,顯然是盜墓賊移動屍體時將繩子套在墓主人脖子上拖動而勒出的。古屍的頭部、臂部、腿部、右手等處的皮膚大麵積破損,頭發全都沒了,皮膚呈現黑色。說到這裏,必須要介紹這具古屍的珍貴之處——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濕屍!確切地說,在盜墓者將之拖出墓室之前保存完好。經專家鑒定,這具屍體為女性,距今已有2400年,發現時屍體不但沒有腐爛,而且肌膚尚有彈性,四肢也能彎曲。
墓葬中的屍體經過千百年的歲月,發掘出土後一般隻剩下骸骨,隻有在特殊的埋藏環境中,諸如地下水的浸泡、與土壤中氧氣的隔離等一係列難以達到的環境指標的實現,才能產生濕屍。因此,每有濕屍出現,都是考古界的重大發現。聞名遐邇的馬王堆一號墓的西漢女屍就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濕屍,而郭家崗一號墓濕屍的年代,竟比馬王堆一號墓女屍還早300多年。雖然經曆了被盜、移屍的磨難,但這具女屍的保存狀況仍然是最好的。如果她未被盜墓賊拖出墓室,如果她沒有破損,如果與她共出的墓葬材料完好,那這具女屍無疑就是中國第一濕屍。
夜幕中荒塚被盜
追述郭家崗一號墓被盜經過,還要回到一個多月以前。1994年2月,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的村民在當地任大塚子和郭大塚子間的菜地裏發現一座古代大墓,當晚便有村民前來盜掘。荊湘地區古墓雲集,這裏的盜墓活動和文物走私也格外猖獗,對於當地村民而言,盜墓並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大事。可是這夥人剛剛開始挖掘,便被郭店村當地一個叫郭孝平的村民發現,郭孝平和另外幾個村民將前來盜墓的人趕走了。
但是,郭孝平並不是保護國家財產的衛士,而是一個盜墓慣犯。幾天後的一個夜晚,郭孝平和李華等八名村民偷偷潛入菜地,開始挖掘。這時,另一個叫李立新的村民也帶人前來挖墓,雙方為了盜墓,竟然公然在墓地爭吵,最後不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