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首先從公車入手,集團總部隻保留了十幾輛轎車,其餘的一律對外公開出售。
廠部原先的工作人員足足有兩千多人,這些人都是曆任廠領導安排進來的,個個都是關係戶,魏民直接解散了廠部,廠部這兩千多號關係戶,一律下放到各個車間。如有不從者,限期調離或者自謀出路。
為了穩定局麵,陳聰派趙逵帶領市紀委的人在這裏坐鎮。蕭震也派來了大批警察。有些鬧事的,直接給予行政拘留。
還真有鬧事的,這些鬧事的,以為自己後背背景深,根本就不把魏民放在眼裏,但當他們被拘留起來時,這才恍然大悟,後悔也來不及了。
陳聰隻要有空,就來到這裏,和魏民一起對棉紡廠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
有了市委書\/記陳聰的鼎力支持,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陳聰讓魏民一定要選出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人來協助他,充任副職和中層幹部。
魏民進行了公開競聘,優化組合。實際上,棉紡廠能否擺脫困境,步入正軌,關鍵在於各個車間的主任人選。介於此,魏民讓每個車間的工人推舉他們信得過的人來擔任車間主任。
一個多月之後,東山市紡織集團公司的人事改革基本結束。集團總部領導層就三個人,總經理是魏民,還有兩個副總經理。廠部原先擁有三十多個部室,通過改革,濃縮成了七個部室,人員從兩千多人銳減至四十個人。
人事改革完了之後,是財務改革。財務室要每個星期將集團的財務進行公開,在每個車間門口進行張榜公布,讓職工們監督集團的財務狀況。即使用公款宴請,也要進行詳細注明,予以公開。
同時,在集團總部門口設立了監督舉報箱,任何一個職工發現不平不公之事,都可以進行舉報,舉報分實名和匿名。多餘舉報的問題,待解決之後,也予以公開張榜,接受群眾的監督。
如此一來,整個紡織集團,沒有誰再敢搞腐敗搞特權了,因為一切都是透明的。
在經營上,魏民將集團公司的業務戰略劃定為四大塊,分別是紡織、家紡、服裝、印染。
但目前卻是隻有紡織這一塊業務戰略,其餘的家紡和服裝以及印染作為集團公司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業務。
與此同時,魏民還成立了針織品生產線。
但此時的集團公司卻出現了資金短缺的現象,從銀行貸款根本就貸不出來,因為東山市棉紡廠從各家銀行貸款的4億元尚未歸還,且已全部形成拖欠。東山市棉紡廠雖然已經更改為東山市紡織集團公司,但原先的債務也得一塊接過來。
如果按照資產負債規模來看,棉紡廠龐大的資產規模完全可以覆蓋住負債規模。但資產規模不是現金規模,但從現金規模來看,棉紡廠早已資不抵債。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極其尷尬的局麵。家業基礎雄厚,資產規模龐大,但就是沒有現金流,四億元的貸款本息根本就無力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