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芯片?量子手機?”
電話那頭的董茗珠說話的語氣竟然帶著顫抖之音,陳陽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她滿滿的激動。
而且這個激動絕對不是裝出來的,陳陽能夠深深地感受得到。
因為,當吳冶宣布他們的量子技術實驗完全獲得成功的時候,陳陽雖然早就知道這個結果。
但是,他還是非常激動的,因為他知道,吳冶他們能夠成功地完成那些實驗。
那就說明,他們已經完全掌握了那本書中的內容,可以將理論應用於實踐了。
這個過程,就是化蛹成蝶的過程,那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董總,還記得咱們在燕京時的協議嗎?”
陳陽沒有讓董茗珠激動得太久,因為他是真的怕她的心髒會承受不住,當即轉過話題,回到正規上來,
“在燕京的時候,咱們不是要聯合任正清生產我們自己的芯片,然後做出我們自己的智能手機嗎?”
“這個我當然沒忘,隻是回到嶺南後,沒見你提起,還當你是在敷衍我們,現在看來,你是想……”
後麵的話董茗珠拖得很長,目的當然是為了試探陳陽內心的真實想法。
量子技術,在未來的三十年內,那絕對是現代科技的領航者,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其作用,可以說是無可替代。
而陳陽在方麵取得的成就,絕對處於世界的領先之列,他願意將這項技術跟自己分享嗎?
說實在的,董茗珠的心裏真的沒底,盡管她很想造出一款屬於自己的流行於機的智能手機。
現在是5G時代的開端,生產製造5G手機,對她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機會,也是實行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但是5G手機,也不是你想造就能造的,看看正處在風口浪尖的華魏,就知道這個過程有多麼的艱難。
智能手機發展到現在,早已超越了打電話這個最基本的範疇,現在的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深入到人們的各類生活當中。
可以說,現在的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已經上升到對衣食住行同樣的高度了,是人類生活品質的最佳保障了。
手機不但改變了人們生活,也改變了現行的生產模式,鍾兆輝要打造智慧城市,離不開數字網絡,也離不開智能手機。
陳陽要將生產模式從原來的批量生產改成現在的定製模式,要將工人從工廠裏解放出來,實現無人工廠的模式,除了離不開超強的集成係統外,同樣離不開這小小的手機。
董茗珠雖然造過手機,不對,不是造過手機,而是她一直都在造手機。
但是由於技術上的積累不夠,加上她造的手機,不管是從外觀還是用戶體驗上。
用中庸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中規中矩,用不那麼中庸一點的話說,就是她造出來的手機,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就是一個炮灰。
不對,就造手機這個領域來說,她連做炮灰的資格都沒有。
因為她造出來的手機,到現在為止,連大門都沒有走出來,還處在最低級的捆綁銷售階段。
隨著格立手機的問世,漫罵與嘲笑就一直伴隨她,盡管董茗珠的內心已經強大到了不懼任何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