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鏡像心理2(1 / 2)

“不過,病理性鏡像心理是一種常見於兒童時期和青少年時期的疾病,擁有這種心理的兒童如果沒有及時獲得救治,成年後往往心理扭曲加大,失去了自我對道德、社會的認識,發展為變態心理。”雅濟的語氣變得嚴肅了一些,她最後強調:“這樣的成年人,往往屬於邊緣型人格患者。”

江潭對邊緣型人格的概念已有了解,因而沒有再追問。她知道邊緣型人格患者的主要特征是不穩定、獨立自主能力嚴重不足。由於自我意識極其不穩定,他們會依靠模仿別人的行為來找到存在感。這些不算太難理解。

江潭消化了一會,向雅濟確認自己的想法:“如果‘落月’還是個小孩子,就是病理性鏡像心理的患者,還有機會被救治。如果‘落月’已經是成年人了,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對嗎?”

“沒錯。但是從照片上表現出的信息來看,‘落月’尚未成年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雅濟敲碎了江潭的僥幸,再次提醒她對這件事加以重視:“你所遇到的,就是一名故意搜尋你的信息、靠模仿你來證明自我存在的網絡跟蹤者!”

“那麼我該怎麼做?”

“網絡跟蹤者,往往希望吸引‘被跟蹤者’的注意,獲得一種彼此間建立起了聯係的滿足感。你現在最好保持冷靜,不要在網絡上發表過激言行,盡可能地避免給‘落月’造成已經成功地被你注意的感覺。”

“如果‘落月’已經這樣認為了呢?”江潭忽然有些緊張,她劃動手機打開微博,想看看“落月”的主頁是否有什麼變動。

“這類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一旦成功得到外界的回應,可能會變本加厲地繼續之前的行為。”察覺到江潭神色有異,雅濟抬頭直視江潭的眼睛,神情憂慮地詢問道:“怎麼了,你已經刺激過對方了嗎?”

“變本加厲,已經開始了。”江潭點頭,接著又微微搖頭。她推開麵前的餐盤,把手機遞給雅濟。

“落月”在緊密地關注江潭的微博,這是毋庸置疑的。對於“仙女潭”昨天晚上發出的照片裏所攜帶的“挑釁”訊息,“落月”的反應明顯得令江潭心生恐懼——就在江潭發出那條微博,並在評論區寫下“是的,有人在模仿我”三十三分鍾後,“落月”也發布了一張照片,緊接著,“落月”發布了第二張,在那之後還有第三張、第四張和第五張。前四張照片當中,相鄰兩張的發布時間,相差都不超過一分鍾。

顯而易見,這四張特寫照片是“落月”早已拍攝好的,內容也均與江潭之前發布過的照片對應,分別是可樂味薯片、迷你手搖式咖啡磨、故宮清明上河圖係列書簽和天使之手起泡酒。

雅濟看到第五張時,指尖微微一顫,她停頓了手上的動作,抬頭與江潭對上目光,而江潭,也同樣一臉驚怖地看著對麵的閨中密友。

第五張照片,和江潭微博中的任何一條動態都不存在對應關係,它並非模仿的產物。但,正是因此,江潭意識到事情正在向難以推測的方向發展。

那是一張江潭和“落月”的桌麵的俯視照。之所以這樣描述,是因為它的的確確是“落月”拍攝的照片,江潭從未拍攝過,也從未在網絡上發布過類似的圖片,但照片中的桌麵,確實存在於江潭的宿舍裏,每一樣物件和它們的擺放位置,都與江潭的記憶吻合。

“有人……”江潭沒有再說下去,她隻覺得嘴唇顫抖,而且上唇顫抖得比下唇更厲害,雅濟應該會明白,因為她們之間一直有心照不宣的默契,雅濟必須得明白,她開始害怕了,她很害怕。

江潭曾經和雅濟一起看過一部電影,江潭已經忘記了片名,卻對電影中許多恐怖的橋段記憶猶新——別墅的男主人隱約覺得房子裏還有其他人,卻無論如何都抓不住那個人的蹤跡,漸漸地,原本事業成功、自信開朗的他被懷疑精神有疾,陷入了自我懷疑的深淵……

雅濟說,令她最震撼的場景,是男主人頓然開悟,終於想起拿著房子最初的設計圖進行比對,發現來路不明的技工在裝修之時,將整個別墅的地板抬高了幾十厘米,也就是說,在內外牆壁之間,確實存在足以讓一個人生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