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複原,歸零。
江潭命令自己,什麼都不要回想,什麼都不必記憶。就當作,這段時間的種種風波都沒有發生,她還沒有被人懷疑,更來不及自我懷疑,隻是作為一個完美的受害者,冷靜地思索侵害為何,又如何發生。
江潭相信血脈相承,因為父親總是一遍遍地說,她和媽媽很相像,而父親的朋友們則時常打趣,說江導的千金身上,有著和父親一樣的倔勁,父女二人都驕傲,都不輕易服輸。
並不是鋪天蓋地的網絡謠言中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江潭相信“落月”就是她自己。江潭當時服輸,是因為得知媽媽在世的時候,也有過臆想別人模仿自己的症狀。這種命運已被篆刻在基因裏的邪惡印象,雖然擊垮了江潭,卻沒能從她身上抽剝走掙紮的念頭。
而現在,情況又不同了。媽媽沒有病,病的人不是她,而是那個瘋女人。
一變再變的事態,令江潭精神疲憊。她很想躺平在床上,心中的某種聲音不斷地勸說:算了吧,就這樣也挺好……是的,承認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不會要她的命,她可以現在就發微博承認這件事,然後請一個更長的假期休息。如果她願意,還可以在網絡上更新“仙女潭的看病日常”之類的日誌,滿足大眾對於精神病世界的好奇心。
江天替她聯係了一位心理醫生,那名醫生在業界口碑極好,得知江潭的情況後,立即表示她禮拜四就可以來。
江潭最終還是坐直身子,麵對著臥室窗外的餘暉,她想把事情處理得簡單些,最好像小孩子用數花瓣的方式做決策一樣簡單。這一次,她什麼都不去想,隻用直覺做判斷,“落月”是自己,還是別人;她誰都不去問,隻問自己的內心,究竟信,還是不信。
她不信“落月”是自己,絕不信。
江潭請了一個禮拜的假,她正好能給自己一個禮拜的時間,如果到時候依然對“落月”毫無頭緒,她就去見那位醫生。
四下皆寂,江潭從頭瀏覽“落月”的每一條微博,時而放大圖片端詳,時而點進去查看詳情。她很平靜地看,越看越覺得心情平靜,因為她沒有“感覺”。確實,“落月”的微博風格和她很相似,但是這樣一條一條地看下來,她並沒有產生任何“這條微博可能出自我手”的印象或者感覺。
江潭把“落月”的微博翻到底,又拉回那張“窗外街景”照片。這張照片是一道分水嶺,在“落月”發出它之前,江潭的粉絲們傾向於江潭遭到了網絡跟蹤,在它出現之後,網絡上的輿論紛紛認定江潭自導自演,有人說她炒作,有人說她是精神病人。
也是在這張照片出現之後,江潭和朋友們將嫌疑人縮小,開始著重懷疑江潭的四名室友。
“落月”當時發布這張照片,真的隻是因為江潭的“激將法”起了作用嗎?江潭如今回想起來,卻深覺未必,“落月”所做的一切事情,必定有一個超出他們目前所有猜測的、合理的理由。
照片的發布時間,是2018年12月3日上午10:45,那天是禮拜一。
路、行道樹、紅牆、“禁止鳴笛”的牌子……江潭一處一處地觀察,將投入眼中的事物與腦海中的記憶進行對比,她忽然覺得這張照片有些異樣,她之前從未覺得它異樣,是因為每次仔細看這張照片時,她都恰好在702宿舍的窗邊,對於照片裏的每一種元素,她稍稍側頭就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物,因而覺得完全吻合、沒有任何問題。
而此刻,她呆在家中,窗外沒有車流擁堵的馬路,耳邊也沒有嘈雜的車輪聲和樓下女生的嬉笑聲。她隻剩腦海中的印象——通過窗戶俯瞰鳳城西路的印象,卻覺得“落月”的照片不對勁,和她在宿舍看到的景象相符,但是和她腦海中的印象不符。
請假在家,終於閑下來的江潭,這一回沒有再忽略自己的小小感受。她想起應照曾經解釋“破解”的含義——破解離不開漏洞,而漏洞,是指一個係統存在的弱點或缺陷。係統再完美周全,隻要暴露出一個小小的漏洞,就可能變成缺失木板的廢桶,入侵者隻需吹灰之力即可破解,讓千裏之堤潰於蟻穴。
彼時的江潭心想,聽上去真是殘忍,係統的建設者需要思前想後、考慮周全,而破解者隻需要緊緊地盯著係統,尋找出百密當中的一疏。她因此而聯想到“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明星、偉人、大師等,一旦戴上了不同於普通群眾的光環,就必須費心經營,時時刻刻保持德才兼備的完美形象,而不懷好意的攻擊者們隻需要窺伺,一旦目標累了、放鬆了,就揪住他們暴露出來的小小弱點,從業務能力、做人情商到思想品德,罵得體無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