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電筒強光照射下,曾祖父發現身處一個大約200平方米的墓室中。年輕人和曾祖父比較熟了,便把盜墓的一些知識娓娓道來;“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麼心裏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裏、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裏、金屬器皿在哪裏、兩邊的耳室裏都會有什麼……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後,直奔那裏就挖過去了。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裏其左肩部和右腳部。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這是因為那時的墓大多采用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有兩米多厚。這樣就需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所以,一旦下鏟子碰到了磚(鏟子提上來會帶有磚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有時可能是靠近墓的後牆,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看完形狀,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牆打。
一個墓,就象一輛坦克,盡管有裝甲(墓牆、防盜層)、象堡壘(墓頂很厚),但也有弱點。弱點就是墓牆,或是墓底。如果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後用工具向上麵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後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年輕人一麵說,一麵在墓牆上很熟練地按了幾下,一個耳室的門徐徐打開,裏麵整齊擺放著大小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餅2枚,小金餅40枚。另外,還有五銖錢、青銅雁魚燈、銅提梁卣;銅刻漏,銅鎮等。還有各色各樣鑲嵌著玉石的麒麟貔貅等擺件。珠光寶氣晃得人睜不開眼。曾祖父又驚又喜。年輕人仔細在寶物中查找了一下,失望地搖了搖頭,輕歎一聲。接著,他從旅行包拿出一塊花紋奇特古典的桌布鋪在墓室中一張石桌上,隨後又在牆上輕輕一按,墓室下方一塊青石板自動移開,裏麵出現一個玉石鑄成的2尺長1尺寬的正方形小室,裏麵放著10件扣銀邊的漆器,上麵都有精美的花紋。其中包括5個漆盤、10個耳杯。
年輕人極為嫻熟地把茶具一一擺放好,從旅行袋中拿出一個水壺,把5個杯子注滿水,拿起一個杯子問曾祖父:“喝嗎?”
曾祖父嚇得臉色發白,連連搖頭。
年輕人微微一笑,自顧自地把杯中的水一飲而盡。
年輕人喝完水,在寶物中仔細挑揀後,拿出3塊金餅說:“這些東西足夠你度過災荒,還可以讓孩子上個私塾。回去好好過日子吧,不要再到這兒來了。這裏的寶物就讓它長眠於此,不要再來打擾它們的沉睡。”
“那您要找的東西找到了嗎?”曾祖父感激滴零,忍不住問他。
他搖搖頭:“沒有那麼容易,我這幾十年找遍了漢唐兩代的古墓,連那件東西的影子都看不到。”
在手電筒的光圈中,他俊美的麵容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擔憂和痛苦,曾祖父也不禁為他心痛憂傷。他沉默了一會兒,又重新振作起來,衝著曾祖父露出燦爛的笑容:“我們趕緊上去吧,你的孩子該等急了。”
按原路出了洞後,年輕人對曾祖父說:“你先回去吧,我先把這兒整理一下。”曾祖父剛抬腿,年輕人又叫住他,把手上一隻手套脫下來遞給他;“路上怕有豺狼虎豹等野物,你把手套拿去戴上,遇上野物襲擊就用戴了手套的手去擋它,一般野獸不會是你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