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二)(1 / 2)

幸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好一似,霽月光風耀玉堂,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兒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

“注釋”

繈褓:背負小兒的布兜。

綺羅叢:指代富貴人家。

縈:攀繞,回旋。

霽月光風:雨過天晴的美好景色,比喻人的胸懷坦率豁達。

高唐:宋玉《高唐賦》:楚懷王在高唐夢見和巫山神女相會。神女別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陰,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後來人們附會故事,把男女之事稱作巫山雲雨。

“譯文”

可歎她還是嬰兒時父母便雙雙亡故。縱然是生活在富貴人家,又有誰知道愛護嬌養?

幸虧她生來性格豪爽開朗而又寬宏大量,從來就沒有把兒女私情牽掛在心上。(她的心胸)好像那明月清風照耀在白玉之堂。好容易才配得個才貌雙全的好郎君,盼望著夫妻和美能夠白頭偕老。一定能夠彌補年幼時的不幸和淒涼。然而最終好景不長,夫妻離散,像是幹涸了的湘江一樣。這原是人世間興衰命運早已決定,又何必白白地痛苦悲傷?

“賞析”

史湘雲自幼父母雙亡,既缺乏父親的教育,更沒有母親的疼愛。所以她既不像寶釵那樣溫良恭讓和恪守所謂的婦德,也不像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她胸懷坦蕩、性格直爽、心直口快、不拘小節。所有這些都在她的言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你知道什麼!

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我們這會子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一句話罵盡天下假道學的清高麵孔。應該說史湘雲是一個不斷奮鬥的樂觀主義者,她也曾經勸說寶玉學一些經國濟世的道理,也是她自己內心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反映。她作的詩詞更是別有一番風味,才思敏捷亦不讓薛、林二人,實在叫人讚歎不已!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樂觀的奮鬥者,也難免最後“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沒有能阻擋住愛情的夭折。史湘雲的遭遇給人的是一種頗為悲壯的感覺。

世難容

氣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1)。天生成孤癖人皆罕(2)。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3)。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4)。可歎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肮髒違心願(5)。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

“注釋”

(1)阜:程高本作“馥”,似為誤抄。

(2)罕:詫異,驚奇。

(3)啖:吃。

(4)嫌:討厭。

“譯文”

資質像蘭花一樣美好,才華也能夠和神仙相媲美。天生的孤僻性格讓人們感到奇怪。你說是吃肉不避腥膻,看得那穿綾羅之人庸俗討厭;卻不知道過分地追求高雅會被世人嫉妒,過分地追求幹淨會被世人討厭。可歎呀!

陪伴著青燈古殿的人兒就要老去,可惜辜負了,美好的青春和華麗的樓閣也要走到盡頭!

到頭來,依舊是違背心願掙紮於塵世。就像是純潔無瑕的白玉陷入泥潭;又何必叫王孫公子慨歎無緣!

“賞析”

妙玉自稱“檻外人”,是寄居大觀園的出家人。她有著一個隱諱又非同一般的家世,作者對妙玉的描寫處處用的是一種半明半暗的筆調。譬如她過分的清高和愛好清潔,又譬如她的可以和神仙相媲美的才華,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她卻不得不依附權門,享受賈府的供養。盡管她食齋禮佛,似乎超凡脫俗,實際上她並沒有置身於賈府的各種現實關係之外,甚至連寶玉生日也不忘派人送來祝壽的帖子,可見她的一切高潔不無矯情的味道。第八十七回有妙玉坐禪走火入魔的情節,可見她雖然人在孤寂的佛門消磨著青春,而心底卻不時響起人性的呼喚。即就是如此她仍然不免淪落風塵之中,她的遭遇是作者對佛家出世哲學的否定和禁yu主義的強烈批判。

喜冤家

中山狼,無情獸,全不念當日根由(1)。一味的驕奢**蕩貪歡媾(2)。覷著那,侯門豔質如蒲柳;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3)。歎芳魂豔魄,一載蕩悠悠。

“注釋”

(1)中山狼:代指迎春的丈夫孫紹祖,參見前麵“子係中山狼”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