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有關陳明仁資料(1 / 1)

“諸公率三湘健兒,脫離反動陣營,參加人民革命,義聲昭著,全國歡迎,南望湘雲,謹致祝賀”。這是1949年8月4日,湖南長沙和平起義後,毛XX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來的賀電。電文中所稱讚的“諸公”,其中的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陳明仁。

在國民黨的將領中,陳明仁堪稱是一員猛將。擅長帶兵,能打硬仗,這是軍界要人和同僚們對陳明仁的評價。陳明仁成名很早,1925年第二次東征的惠州之役,陳明仁就已鋒芒嶄露,一支駁殼槍,四枚手榴彈,陳明仁身先士卒,第一個登上了惠州城。陳明仁的果敢勇猛,給當時在現場指揮作戰的東征軍總司令蔣介石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戰役結束後的慶功會上,陳明仁受到嘉獎,全體官兵以舉槍禮向其致敬。惠州一戰成名後,陳明仁就此青雲直上。1931年,陳明仁任第三獨立旅旅長,奉命率部在河北巨鹿和“倒戈將軍”石友山部主力激戰。陳明仁敢打敢拚,以一個旅擊潰了石友山兩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取得了大捷。這就是陳明仁早期軍旅生涯中有名的“一旅克三師”的傳奇故事。

黃埔時期,右傾的“孫文主義學會”和左傾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在黃埔軍校內鬥的如火如荼,不可開交。但陳明仁雙耳不聞窗外事,仿佛置身事外,醉心戰術研究,癡迷到逮著個人就想跟人家切磋一番的狀況。弄的同學都哭笑不得,一見他,就連忙聲明“不談戰術”。

軍人不幹政,陳明仁就想做個“純粹”的軍人。陳明仁潔身自律,天生傲骨,從不對上司溜須拍馬阿諛奉承,陳的人品在那個大染缸般的時代實屬難能可貴.

從24年棄筆從戎,到33年官居中將師長。在十年間,陳明仁可謂是春風得意,官位一路飆升。官做的大了,陳明仁的眼睛也慢慢的移到了頭頂上了。能讓陳明仁佩服的還真沒幾人,什麼“黃埔三傑”什麼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包括教官中的陳誠,蔣鼎文之流,陳明仁也是不放在眼裏的。陳明仁恃才傲上,在國民黨軍將領中是很出名的。甚至於一位國民黨元老感歎道:“子良(陳明仁字)真將才也,可惜太孤傲了,不然他早就青雲直上了……”在人脈上,陳明仁屬何應欽係統的,何總教官當年槍法出眾,作戰勇敢,是陳明仁同學崇拜的偶像。何部長大權在握時,陳明仁少不得也能粘點光,何部長不如意時,陳明仁也得陪著坐坐冷板凳。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不,剛受到嘉獎,一紙調令又到了,陳明仁被改任為第71軍副軍長,並限兩天內辦完移交手續。

這麼些年,黃埔同期同學如杜聿明,宋希鐮等早已出任方麵大員,手握重兵,八麵威風。而當年的黃埔名人陳明仁的官卻越做越小,從中將嫡係師長降到師參謀長,再到雜牌師師長。這次又被“莫須有”的軍裝事件明升暗降,調任為有名無實的副軍長。火爆性子的陳明仁哪忍的下這口惡氣,便去找老蔣當麵理論。大凡黃埔學生在晉見老蔣時,無不畢恭畢敬,除了當年宣俠父同學撂下句:“精鋼寧折不為鉤”,揚長而去。陳賡同學不識時務,冥頑不靈外,老蔣還真沒碰上幾個這樣的“刺頭”。這回為了向老蔣討個說法,陳明仁據理力爭,不讓分毫。老蔣的臉麵可就掛不住了,出言不遜,頂撞領袖,這還了得。氣的老蔣連聲怒吼,讓憲兵把陳明仁拿下法辦,陳明仁大怒,扯下領章說:“這是什麼國家中將,我現在就不要這個官了”!老蔣這次算是真正領教了陳明仁的剛烈脾氣。

老蔣帳下不乏能征慣戰之將,如關麟征.王耀武等等,但象陳明仁這樣能攻善守還精於練兵的則不多。抗戰全麵爆發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閑置了數年的陳明仁被重新啟用,出任預備第二師師長一職。顧名思義,這“預二師”隻是個臨時番號,係貴州部隊。黔軍素有“雙槍兵”的稱號,在軍界以戰鬥力低下而為人所詬病。就是這麼一支不入流的部隊,卻在陳明仁的精心調教下,仿佛脫胎換骨一般,戰鬥力在短期內得到很大的提升。後預二師在江西的九江會戰,廣西的桂南會戰中均有出色的表現,甩掉了“爛部隊”的帽子。同樣,在四平大戰前夕,陳明仁乘隙將71軍殘部加上直屬隊,鐵路交警大隊,保安團等遊兵散勇共兩萬餘人,加以整訓。頂住了****十多萬人馬的猛烈攻擊,使****铩羽而歸,陳明仁練兵手段之高明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