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黨爭(2 / 2)

至於這個新任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不好判斷,朱慈烺暫時把他劃在閹黨一類。

他的判斷是,盧象升是東林黨,不讓盧象升接任兵部尚書,內閣的建議肯定給了崇禎很大的參考。

唯一一個讓朱慈烺感到意外的是,戶部尚書侯恂居然不是東林黨!這可是存在於魏忠賢《東林點將錄》名單中的人物啊。

天啟五年(1625年),魏忠賢的同黨左副都禦史王紹徽仿照《水滸傳》的方式,編東林黨一百零八人為《東林點將錄》,那叫一個牛逼!

地遂星通臂猿山西道禦史侯恂,這是候部堂在《東林點將錄》上留下的大名,也不知道他當年跟魏忠賢結了什麼梁子,把他也放上去了。

侯恂看人的眼光那叫一個毒,他向朝廷推薦過四個牛人:袁崇煥,盧象升,孫傳庭,左良玉,每一個都是明末大名鼎鼎的人物。

其實判斷一個大臣是否是東林黨人很簡單,東林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個是進士出身,在官場沒有進士功名的,不好意思,我們東林不要你,當然了,侯恂是進士出生。

第二個特征是,在東林書院講學過,或者在東林學院就學過,也就是說,至少跟東林書院有點關係的,才是純東林。

次一等的東林,或者說類東林,雖然沒有以上兩個特征,但是自己標榜是東林,跟東林人的關係夠鐵,東林人也承認他們是政治同盟或者有共同的政治訴求和主張的。

比如黃道周、倪元璐等人,不過這兩個東林大佬現在都處於下崗階段,都是被溫體仁收拾掉的。

再次一等,與東林人有過幫助,在別的地方講學,與東林書院產行互聯的,比如何吾騶,此人當過閣臣,也被溫體仁幹掉罷官了。

侯恂除了是進士出生,其他特種都不具備,甚至再次一等的也不是,連個東林外圍都不算。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朝政,朱慈烺還發現一個問題,朝堂上的東林黨人並不多,或者說朝堂上幾乎沒有能說上話的東林黨成員。

東林誤國這句話水分不少,最起碼在崇禎一朝不存在,東林黨主要在南明時期鬧騰的厲害,南明的滅亡他們是有很大責任的。

東林黨現在混的這麼慘,不少人開始重新找靠山,比如依附朱慈烺成為太子黨,皇太子打擊晉商,損害的是閹黨的利益,和東林人的目標一致。

朱慈烺也在考慮要不要找機會提拔一下這些人,畢竟想要利用他們繼續跟閹黨死磕,幫自己鏟除政敵,需要給點甜頭,不然光是空手套白狼,誰還跟自己混啊。

樹欲靜而風不止,世上從來沒有能夠完全遊離於政治鬥爭之外卻又能扶搖直上的人。

能夠暫時避免這種鬥爭的人,要麼其職位不太高目標不明顯不招人嫉,要麼就是從專業型工作,很難更上一層樓的人。

大明的朝堂之爭沒有想象的那麼燒腦,無非就是各自站好隊,然後用道德禮法來攻擊對手,在皇帝麵前施展自己的做文章的才華,盡情的表演,看誰能率先說服皇帝。

當然了,懂心理學的人優勢很大,比如溫體仁,就是心理學專家,善於把握朱由檢同誌的心率,政治鬥爭那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