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軍隊中的工匠差不多,許多工匠的日子都十分艱苦,在看到太平府守備太監吳公公的招募條件後,江南各地的工匠都蜂擁而至,爭搶著來混口飯吃。
在吳忠正發愁工匠數量太多要不要裁掉部分時,朱慈烺恰好到了,在了解情況後,朱慈烺讓他再建立一個炮廠,專門生產大口徑火炮,最低也要十八磅。
在這個吃人的時代,口徑即是真理!
荷蘭等西方海上強國的戰船都已經配備了二十四磅以上的火炮了,十八磅炮對他們的主力戰船來說都有些嫌小,朱慈烺自然不願讓大明落後。
至於製造,穿越者的優勢就顯露出來了,朱慈烺將清朝時龔振麟發明的鐵模鑄炮法傳授給了孫和鼎。
目前傳統的鑄炮工藝都用泥模,就是用水和泥,製成模具,然後範金傾鑄,層層筍合。泥模必須烘得幹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幹,裏麵濕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裂傷人。
泥膜烘幹大概要一個月,碰上陰天下雨陰寒天氣更是要兩三個月,而且一具泥模隻能鑄造一尊火炮,隨即隨棄,不能再用。
鐵模鑄炮法就不同了,它是以鐵為模,相比傳統的泥模鑄炮,工藝更加簡單易行,節省了大量模具原料降低生產成本,還不受氣候條件限製,製造周期也大大縮短了,最主要的是解決了蜂窩的難題,避免出現炸膛,大大提高了火炮鑄造質量。
孫和鼎是專業人士,一聽就懂,他忍不住稱讚道:“其法至簡,其用最便,一工收數百工之利,一炮省數十倍之資,事半功倍,利用無窮,辟眾論之導軌,開千古之法門,殿下真乃神人也!”
說完,孫和鼎還對朱慈烺認真的拜了數拜,搞的朱慈烺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實朱慈烺想到鐵模法,是因為他最近收到了遼東的一份情報,情報中稱,在清國的幾個漢奸已經搗鼓出一種名為失蠟法的新鑄炮方法,正在大力製造火炮。
據說,用那種鑄炮方式所鑄火炮經過測試,其性能已經超過了西洋火炮,這引起了遼東錦衣衛負責人的注意,決定將這一重大情報傳給皇太子。
朱慈烺最後告訴吳忠和孫和鼎,此鑄炮方法一定要保密,在炮廠建立嚴格的保密製度,鑄炮的哪個環節泄露了,就抄那個環節所有工匠的家。
軍工機密,一直是一個國家的核心機密,特別是現在的鐵模鑄炮法,領先世界二百多年,哪怕是歐洲,一直到了二百年後的鴉片戰爭時,都一直采用泥範整體模鑄法和失蠟法。
也就是說,現在歐洲和滿清鑄早一批火炮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時間,一年中許多時間還不能鑄造,而且成功率不高,一百門炮的合格率隻有兩三成。
而大明用鐵模法,鑄造一批火炮隻用不到一個月,還不受季節限製,鑄出火炮的合格率也可高達五成。
朱慈烺堅信,隻要鑄炮方法不泄密,用不了多久,大明的火炮數量就會將滿清和歐洲甩開一大截!
朱慈烺讓新的炮廠由吳忠親自管事,從軍器總局中精挑細選數百個出生清白的工匠進入炮廠做事,並讓李廷表調來一部錦衣衛在廠內審查監督工匠們,以防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