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3章 鵲橋仙(1 / 1)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係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注釋】

釣台:即嚴子陵釣台,故址在今浙江桐廬西三十裏,錢塘江北岸。傳說為東漢隱士嚴光垂釣處。北宋仁宗景祐初年,範仲淹在這裏建祠堂,築東西二台,祠中繪嚴光像。理棹(zhao照):整理釣魚船。嚴光:字子陵,一名遵,東漢會稽餘姚(今屬浙江)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帝劉秀同遊學。劉秀做皇帝後,嚴光改變姓名,隱身不見。劉秀多方尋訪,召他進京,授以官職。嚴光不屈,歸耕於富春山。後人將他在富春江垂釣處命名為嚴陵瀨。

【點評】

這首詞用簡練的筆觸,白描的手法,精心描繪了一個自由自在地遨遊於大自然中的“無名漁父”的形象。這位飄逸瀟灑的漁父,家住嚴子陵釣台西麵,時人把他比為那位大名鼎鼎的東漢隱士嚴光,他卻不願因隱成名,甘當一個不受塵世任何牽累的無名氏。他時時撐一竿風月,披一蓑煙雨,潮漲的時候理船下水,潮平的時候停船係纜,潮落的時候哼著漁歌回家。他連偶爾賣魚換取點生活費用也生怕走近城門,更不肯到紛紛擾擾的市井深處去受汙染。人們都明白,詩人這是借寫無名漁父來寫失官之後隱居鄉村的自己,表現一種回歸自然、不與俗世同流合汙的清高自持精神。陸遊寫隱居生活的詩詞,大多要透露一點牢騷憤懣,這首詞卻真正做到了曠達閑適,所以風格顯得十分平淡清遠。這在放翁詞中是別具一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