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珍因妻子正在分娩,還不曾睡覺,聽得有人叩門,忙來開了,見是武官裝束,慌得行禮不迭。那總管問道:“你們家裏幹著什麼?人家當作你棚子裏火燒哩。”世珍聽了躬身答道:“民人家裏並不做什麼,不過民人的妻子分娩,所以直到此刻還沒有安睡。”
那總管見說是養小兒,即問是男是女。世珍說道:“叨爺的福,是個男孩子。”那總管聽罷,默默地走出了茅棚,便對他的同伴說道:“這茅棚的人家,正養著孩子,咱們兩人不是替他管門嗎?將來這孩子定是個非常人。”說著嗟歎了一會,就回身匆匆走了,世珍留他們喝茶也不要,竟自去了。
那朱元璋自下地後,他的大哥子朱鎮染疫病死了朱鏜和朱釗,因鳳陽連年荒歉,世珍怕立腳不住,便把朱鏜、朱釗都招贅了出去。這時家裏隻有一個元璋了。光陰往再,元璋已是十四歲了。但幼年的時候,卻異常地頑皮,每次到村外去終是和人打架,由世珍出去給人陪禮。元璋到了十七歲上,鳳陽地一方又是大疫,世珍夫婦便相繼染疫死了。元璋弄得一個人孤苦無依,隻得到皇覺寺裏,投奔曇雲長老。曇雲長老常常對他徒弟悟心說:“元璋不是個凡器,你們須好好地看待他。”過不上幾時,曇雲長老也圓寂了,寺裏由悟心主持。悟心聽了他師父的吩咐,也很優待元璋;可是寺裏的一班和尚,卻都和元璋不合,說他吃飯不做事,一天到晚在外麵閑逛。悟心聽了眾人的摔掇,便令元璋充了寺中的燒火道人,那一班知客和尚又是得步進步的,私下逼著元璋去樵柴。元璋自幼雖是貧人家出身,倒從不曾吃過這樣的痛苦,現在弄得手穿足破,如何忍耐得住,他因此想起有一個表姊,嫁給揚州的李氏。維揚李姓,本來是個巨族。元璋心上打定了主意,這一天上,連飯也不吃一點,到了晚上,悄悄地偷了大雄寶殿上的大香爐,一口氣走出村口。奔了大半夜,看看天色已漸漸地發白了,他一路狂奔著,又負著一隻大香爐,身體自然有些困倦起來,瞧見路旁一個土地祠,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走進祠中,便在神座下一倒身,竟呼呼地睡著了。待到驚醒過來,手和腳已給繩子捆住了,忙睜眼看時,正是皇覺寺裏的幾個知客和尚,他們一麵把元璋綁了,一頭說道:“他既偷了寺裏的東西,應該要當賊辦的,我們把他送到官裏去吧?”說著由兩個知客和尚,將元璋抬著,望大路上便走。那路上看熱鬧的人,卻圍了一大群,說這樣一個少年做賊,真有些兒可惜。元璋隻是一言不發,心上是十分的著急。
正在無可奈何的當兒,隻聽得後麵有人趕著叫喊,那幾個知客和尚回頭看時,原來是寺裏的主持悟心。那悟心跑到麵前,忙叫放了元璋,幾個知客和尚不敢違拗,隻得把元璋釋放。悟心吩咐他們,把那隻香爐抬回去,一頭對元璋說道:“你要到哪裏去,沒有盤費的,也可以和我說明,為甚麼偷竊我的物件?況這香爐還是五代時所遺,又是公家的東西,倘村裏查起來,叫我怎樣應付呢?”元璋聽著隻是低頭不作聲。悟心便從衣袋裏取出兒錢銀子來遞給元璋道:“你且拿去做盤川吧!”元璋這時又慚愧又懊悔,要待不接他的,自己又身沒半文,一錢逼死英雄漢,沒奈何,隻得老臉接過銀子,向悟心謝了一聲,回身便走。
他忽忽忙忙地到了揚州盯胎,便去尋他的表姊丈李禎。及至尋到了李禎家裏,李禎卻出門去了,他表姊孫氏,見了元璋,問起家中情形,知道是來投奔她的,就私對元璋說道:“我們這裏,也連歲荒年,米珠薪桂,怎樣可以容留你呢?我看你還是到舅父郭光卿那裏去吧!”元璋見說,便問舅父現在哪裏,孫氏答道:“舅父如今在滁州,他又沒有兒女,你去是一定很喜歡的。”元璋點點頭。這天的晚上,就在他表姊的家裏歇宿。
第二天早上,孫氏又略略給了些川資,元璋別了孫氏,取路望滁州進發。不日到了滁州,打聽他舅父的住處。那郭光卿在滁州,做著鹽販生涯,手上也有一二千個幫手,滁州地方很有些名氣。所以元璋一問便著,光卿見了元璋,果然大喜,便把他留在家中。偏偏朱元璋厄運未去,光卿時常在外,元璋住在家裏,一家的大小,沒一個瞧得他入眼。尤其是光卿的堂房侄子,見元璋來了,深怕光卿收他做了螟嶺,分派他的家產,因越發當元璋是眼中釘了。有時到了吃飯的時候,和埠仆們商議好了不許元璋吃喝,元璋便天天挨著饑餓。虧了他還有一個救星,就是郭光卿的養女馬秀英。他見元璋很是可憐,便暗中偷點餅餌給他充饑。這樣一天天地過去,元璋勉強挨著。但他的心上,很是感激馬秀英。
秀英在光卿家裏也不是個得寵的人,那光卿的妻子李氏,又十二分的悍惡,脾仆們有些兒過處,就取皮鞭來責打,有時打得那當小餐的女孩子們,似殺豬般叫起來。雖是皮破肉綻,鮮血淋漓,李氏竟半點也沒有憐惜之心,她那家法的嚴厲,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秀英在沒人的時候,便和元璋訴說著苦處,兩人竟是同病相憐了。有一天的晚上,秀英因元璋不曾有晚飯吃,卻悄悄地偷烘了兒個餅兒,去送給元璋,不料正和李氏撞見,秀英心慌,忙拿烘餅向懷裏一塞,可是那餅是烘得滾熱的,又是初秋的天氣,放在懷裏,怎麼不痛呢?把秀英灼得“哎呀”地直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