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的研究比王晨預計的還要快上不少,王晨估計在五月底就能完成實驗型號。
有著三個工業區做支撐,再加上整個郭嘉為後盾,一些特殊的零配件王晨也能通過上頭快速的進行生產,原材料方麵也可以通過馮二和杜剛進行補充。
目前電磁炮的進展已經逼近百分之八十比王晨預計的要快上不少,這也是隨著下一代工業母機的投入使用,上頭通過工業母機已經開始將一部分核心工廠進行了升級從而大大的提升了效率還有成品率。
王晨進度這麼快也和上頭整體實力上升有不小的關係,至少王晨的一些特殊零件上頭都能快速的生產出來。
再加上電磁炮本身也不是什麼太過於高端的技術,隻要掌握了原理,解決了原材料和能源問題剩下的就是生產和調試就行。
王晨在五號船塢留下了兩百多名機器人在二狗子的監督下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進行組裝,而在一號船塢第一艘近海戰列艦也已經開始生產,光第一艘戰列艦的造價就接近八十億人命幣。
這還是王晨用大量的機器人代替了人工後的成本,連王晨都感歎這東西就是個吃金的怪獸。
這還隻是在球內跑跑的近海戰艦,要是正兒八經的宇宙戰艦那一艘的造價估計就等同於四五分之一個鹹魚科技了。
而在研究電磁炮的空檔王晨也開始著手對引力波發生器進行優化和調整,馬上天宮號空間站的重力係統就要開始安裝了。
和鷹醬那邊不一樣的是,王晨並沒有打算在飛船外圍製造一圈圓環通過離心重力的方式來產生重力,而是準備通過一種取巧的方法將重力給模擬出來。
在王晨的設想中天宮號所有的艙室上下都會有兩塊引力波發生器,也就是在天花板和地麵。
通過調節兩塊發生器的能量來達到模擬重力的效果,畢竟宇宙中不等於星球內,沒有重力的存在隻能靠著模擬地表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地麵上的引力波發生器相當於星球的地表,而這個地表產生的是向上的引力不過功率不大,而頭頂的引力波發生器則會匹配這股向上的引力將自身的引力作用在這股力量之上產生一個向下的力量將人給壓在地麵之上不至於漂浮起來。
說白了就是做了一個反向的對衝,王晨現在要優化的就是引力波發生器的大小以及對線路進行優化,這玩意可是個吃能量的大戶,要在整個飛船內部一直施加對衝引力對於飛船的能源供給來說也是個考驗。
上頭都在考慮要不要再多發射一個可控核聚變上去專門為這個係統提供能源。
當然這事並不需要王晨來頭疼,采用模塊化拚裝的飛船加個能量倉還是很簡單的無非就是稍微改改各倉位的位置罷了,都不需要二狗子這邊幫忙,讓李建國自己去折騰也就一會的事情。
研究好了這個後續飛船的重力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畢竟離心重力雖然不錯但是卻十分的考驗相關結構的耐久性。
畢竟這玩意要一直保持旋轉才能維持重力,內部的零件損耗必然十分嚴重,這是機械運動帶來的必然損耗不可能規避,王晨放棄離心重力的原因除了這玩意不好看以外還有就是這東西容易出故障。
自己這種方法多好,出問題了換個地板或者天花板不就好了,反正都是模塊化操作,出問題取出來換一塊就OK和換電池沒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