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雨馨給我看的資料和人事部提供的資料還不同,人事部提供的資料隻不過是這個人的簡曆,類似於這種比較簡單的。
但是陸雨馨提供的資料就大不同了,他會把這個人何時加入迪凱、在迪凱做過什麼、在某個會議上提出過什麼重要的意見、和自己的父親是什麼關係、父親對這個人的評價等等,全都囊括在內,把這份私聊當成是人物簡介來看,倒不如說是一本人物傳記。
看完資料我也對趙國斌這個人有了大概的了解,算得上是迪凱的元老之一,在迪凱成立之初,他就負責銷售部數據統計,管理整個銷售團隊,在來迪凱之前,趙國斌是另外一家酒店的高管,也是負責銷售的。他加入迪凱算是“資源入股”,持有迪凱3.5%的股份,算是一個很小很小的股東了,但是這3.5%的是原始股,隨著迪凱成長而不斷的增殖。
趙國斌在迪凱11年,兢兢業業沒受到過任何處分,也沒提出過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屬於比較低調互不得罪的那一類人。五年前趙子寧留學回國,加入迪凱之後在企劃部。迪凱的企劃部類似於其他公司的市場部,主要做一些營銷方麵的工作,和銷售部相互配合。趙子寧在迪凱的企劃部工作的並不順心,這些年都沒什麼成績。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迪凱的企劃部跟銷售部做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營銷!不同的是趙國斌手上又很多資源,不需要做什麼影響活動,就能拿到很多企業的集團單子,比如來迪凱做年會承包宴會廳、做商務接待、高端接待等等!這些事趙國斌一個人就搞定了。
而企劃做的那些企業文化推廣、活動推廣等等,反而顯得有些弱了。
我把電腦合上還給陸雨馨,發表自己的看法說道:“趙國斌這個人有點意思,他每年拿到的單子,大概有多少業績?”
陸雨馨想了想說道:“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迪凱五分之一的營業額和趙國斌有關,都是他直接或者間接的通過關係拿到的,比如其他企業年會在我們迪凱的宴會廳舉辦,這類的單子可能利潤不是跟高,存在回扣的潛.規則,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單子,迪凱的營業額就會減少很多。”
“那就是說,單子多,但是利潤小?整體來說,創造的價值還是不夠高?”
“不能這麼說!”陸雨馨糾正我的思維說道:“正是因為有這些知名企業在迪凱做年會,才更能充分體現迪凱的高端,變相說明了迪凱的價值,如果沒有趙國斌拿到的這些單,迪凱的收入可能不會減少很多,但是知名度會下降。”
我突然間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凝視陸雨馨的雙眼問道:“如果我們策反趙國斌,你覺得有多大希望?”
陸雨馨也被我突然出現的這個想法驚到了,看著我半天才用一種不確定的口吻說道:“我不知道,我對趙國斌沒有太多的把握,他這個人太低調了,就像你說的,中庸!誰都不肯得罪,也不會輕易的戰隊,他是迪凱小股東那類人的代表,在乎的是公司的利益,換句話說,他們希望看到的是迪凱越來越好,而不是被誰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