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鶯鶯燕燕龍須纖 葉葉花花雲雨樓(3 / 3)

皇帝此番南下,種種的風流事體,卻瞞不住那正宮富察後。在皇帝心中隻知道富察後遠在京城,耳目決不能及,誰知她這時卻悄悄地躲在太後舟中,那富察後,少年時候和皇上十分恩愛;她如今見皇帝愛偷香竊玉,心中如何不惱?又打聽得皇上第一次南巡,寵幸雪如,在京城裏,又寵幸三姑娘;此番南巡,皇後便求著皇帝,要一塊兒出去,皇帝不願意,皇後便和太後說通了,扮著太後的侍女,混出京來,悄悄地躲在太後船中,一路上派幾個心腹太監,打聽皇帝的舉動;她見皇帝如此荒淫,心中如何不惱?隻因皇太後十分溺愛皇帝,皇帝種種無道的事體,也不便告訴太後;自己又是私自出京的,更不能直接去見皇上,因此她一路忍耐著。如今見太監報說:皇上把許多窯姐兒,接上船來玩耍;把個富察後氣得愁眉雙鎖,玉容失色。她原想立刻趕到禦舟上去勸諫,又怕當了窯姐兒的麵羞了皇上;聽那禦舟中一陣陣歌舞歡笑,皇後心中十分難受。她原是深通文墨的,便回艙去,拿起筆來,寫了一本極長的奏章,勸皇上保重身體,不可荒淫。寫到傷心的地方,不禁掩麵痛哭;哭過又寫。那宮女太監,在一傍伺候著,勸又不好勸得。

皇後寫完奏章看岸上時,正是燈火通明,車馬雜遝,那班妓女辭別皇上,登岸回院的時候。皇後悄悄地說道:“這班妖精走了,俺可以見皇上去了。”她便匆匆的梳妝了一會,抹去臉上的淚痕;手中拿著奏章,任你太監宮女們拉住她的衣角,死死的勸諫,她總不肯聽。那總管太監,急得爬在皇後腳下,連連碰著頭,說道:“皇上正快活時候,娘娘這一去,不但得不到好處,反叫皇上生氣。那時不但奴才的腦袋不保,怕娘娘也未便。況且時候已四更打過了,那班窯姐兒也去了,皇上正好睡;娘娘縱有奏章,待天明以後,奴才替娘娘送去,豈不是好?”娘娘聽了,止不住又流下淚來;嗚嗚咽咽的說道:“皇上這樣荒淫,眼見得天怒民怨、國亡家破便在眼前;俺和皇上,終是夫妻情分,如何忍得?如今便主意已定,拚著一死,總要去見他一麵!俺倘然死在禦舟上,你們便把俺的貼身衣服,和皇後寶璽,送去俺父親大將軍家裏;隻說俺因苦諫皇上而死。”皇後說到這裏,硬咽痛苦萬分,不能說話了,一倒身坐在椅子上,宮女上去服侍,洗臉送茶。

停了一會,皇後止住了哭,突然一縱身,從椅子上直跳起來,嘴裏說著:“俺終須要見皇上去!”飛也似的走出後艙,隻因前艙有太後睡著,怕驚醒了她;皇後這時,從後艙踏上跳板,那宮女太監們忙去攙扶著。皇後一邊走著,兩眼望著前麵的禦舟;忽然見那禦舟桅杆上,掛著一盞紅燈,閃閃爍爍的射出光來。皇後看在眼裏,隻氣得話也說不出來;伸著手向那紅燈指著,兩眼一翻,倒在宮女們的懷裏,暈厥過去了。慌得那班宮女不敢聲張,又不敢叫喚;扶著皇後,回船艙去,輕輕的拍著皇後的胸口,又灌下參湯去。皇後才慢慢地清醒過來,那眼淚又不覺直淌下來。

皇後見了禦舟上的紅燈,為何如此傷心?隻因宮中的規矩,皇帝在屋子裏倘有召幸,那屋子外麵,便點著一盞紅燈,叫人知道回避,又叫人不可驚動皇上的意思。如今在禦舟上,那盞紅燈沒有地方可以掛,便掛在桅杆上。因此皇後見了,知道皇上有寵幸的人,心中不覺一酸,眼前一陣黑,便暈厥過去;待到醒來,吩咐到禦舟上去打聽,誰在那裏侍寢?那太監去打聽回來,悄悄地報說:如今在禦舟上侍寢的有三個人:一個是蔣氏,是從揚州帶來的;兩個是方才留下的窯姐兒。皇後聽了,不覺歎了一口氣,說道:“皇上敢是不要命了嗎?俺越發不能不去勸諫了。”說著,聽得遠遠的雞聲喔喔,皇後說道:“五更時分了,皇上也可以叫起了,便整一整衣裳,悄悄地走上岸去;宮女們扶著,太監們隨著,前麵照著一對羊角小燈,慢慢地走近禦舟來。”

禦舟上值夜的侍衛,和岸上守衛的兵士,見皇後忽然到來,慌得他們忙爬下地去跪見。太監傳著皇後的鼓旨,不許聲張,驚動了皇上。那守頭艙的太監,見皇後突如其來,臉上的氣色,十分嚴厲,慌得他們都縮過一邊,不敢聲張。皇後也不用人通報,走進中艙;見桌上放著三五隻酒杯兒,杯中殘酒未冷,桌下落著一隻小腳鞋兒,金線紅菱,十分鮮豔。皇後看了,輕輕歎了一口氣;她便直入後艙,隻見錦帳繡帷,正是皇帝的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