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上一世封晏舟在“保駕勤王”之前,好像的確是曾經北上在國都裏住過一段時間。
但那應該是將近兩年以後才發生的事,而且當時這位鎮南王是和其他幾位藩王一起被他父皇強製宣召入京,之後不出半年就趁著他爹突然駕崩、朝局震蕩的時機,紛紛離京回了各自的封地。
不過當中具體是怎麼個過程,楚懷瑾就不太清楚了。
他那個時候還是棵吃不飽飯的小白菜,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怎麼能在不惹禍、不挨罰的前提下,給自己找點能填肚子的東西。
朝中局勢對他來說是天邊浮雲,那時候的封晏舟他更是沒見到過,對這位鎮南王所有的認知都來自於偷聽到的宮人們的閑聊。
那時候的楚懷瑾是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日後會跟封晏舟這個讓小宮女們都忍不住春心蕩漾的神仙人物能有交集。
更有了那麼多的恩怨故事、愛恨糾葛。
63
雖然說封晏舟此次入京不過是化被動為主動,還把時間往前提了,但楚懷瑾對此的驚訝程度可一點不比程平跑到他手下當太監(別管是真還是假)要少。
畢竟,無論是在哪朝哪代,藩王,尤其還是南郡這種兵強馬壯的封地的藩王,他進京、出京都是會牽動朝局的大事。
封晏舟突然搞這一出,別說楚大少覺得突然了,恐怕連楚大少在這個世界的爹都沒預料到。
64
楚懷瑾他祖父寧高祖在當初立國的時候,給他的四位結拜兄弟都賜了不小的封地。
到如今,將近三十年過去了,這四個藩王除了老平東王薛富貴還建在外,封地都已傳到了他們的子嗣手中。
今上寧威帝與幾位老藩王、他的異姓皇叔們尚還有些當年一同打天下的同袍之情,但他與封晏舟這些新王之間,大約就隻剩下中央君王對地方勢力的忌憚與猜疑了。
所以在上一世,寧威帝才會在宣武二十三年,以為自己五十五歲大壽這麼不靠譜的理由,強召四位藩王入京“慶賀”。
據說當時除了平東王實在太老了奉召的是世子以外,鎮南、定北、撫西三地的新王都是不甘不願地在三道禦令之後,才來的王都。
但這四個地方上的土皇帝也都不是吃素的,哪個手中都是有兵有糧,甚至,也的確都有著點不小的野心。
也得虧前世他爹死的早,否則他要是把幾位藩王圈在京中再久一點,楚懷瑾毫不懷疑安盛年間的藩王叛亂就該提前到宣武一朝了。
綜上所述,除了腦殼壞了,楚大少實在是想不出來封晏舟有什麼理由不在南郡好好屯兵存糧,要自投羅網跑到寧威帝的勢力範圍裏來。
65
要不是封晏舟自繼承鎮南王之位後比他先父還要勵精圖治,恐怕寧威帝和其他三家藩王也都要覺得他瘋了。
66
不過楚懷瑾後來又琢磨了許久,一直琢磨到封晏舟真的隻帶著少許親兵就進了京,他才又想到了另外一個理由。
在上一世的這個時候,楚懷宸已經被寧威帝找了個借口廢了儲君之位,當時京中各個皇子之間尚且明爭暗鬥、局勢混亂,這些藩王們自然能夠穩坐釣魚台。
而在這一世,無論太子是因為聽了楚大少的勸或是別的什麼原因,他現在看起來是徹底想通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種封建腐朽但在古代就是鐵則的倫理綱常。
反正在最近半年多的時間裏,無論他們父皇搞什麼騷操作,這位太子殿下都是閉嘴驚豔、安靜地看他爹自己表演,甚至就連在楚懷瑾的麵前,他都沒有說過半句當今聖上的不是。
所以,盡管這一世的寧威帝還是想要挑出這個三兒子的錯處,卻一直隻能抓著不痛不癢的小事對他訓斥上幾句。
至少,在恒親王楚懷洲才十二歲的現在,楚懷宸的儲君之位還算是穩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