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請求出京調兵解圍,天王不準過了幾天,他見事急,到朝門擊鼓,要求重議,洪秀全勉強同意了。
石達開走了。
洪秀全親自主政,實踐了他夢寐以求的:主是朕做軍師也是朕做。
可是當時太平天國處境並不美妙。
在天京東麵和周邊,溧水、句容都丟掉了;清江南大營已圍困了鎮江多月;
在天京上遊,攻陷武昌的湘軍,溯江東下,已包圍了九江多月。雖然陳玉成軍采取避實擊虛,以圍魏救趙戰術,幾度挺進鄂東,企圖調動九江圍軍湘軍主力李續賓部回援,但都為守禦鄂東的清防軍擊敗,沒有成功。九江城裏糧食匱乏,將士設法在空地上種麥,形勢十分險惡。
當時太平天國兵力捉襟見肘,有戰鬥力的一支機動部隊,隻是李秀成的部隊。
李秀成駐紮在安徽六安州,他因結識了李昭壽,聯絡撚軍主力黃旗張樂行、白旗龔得樹等部,擁有相當雄厚的兵力。
天王調李秀成由皖北前來解鎮江之圍。
李秀成星夜兼程,率同陳坤書、譚紹光、陸順得和李昭壽等將士,自廬州東出昭關,占和州,渡過長江前來。
消息傳到天京,給了天王一個驚喜。
天王已為鎮江圍困焦頭爛額多月,當鎮江告急文書雪花似地飛來,他已從天京抽調兵力由長兄洪仁發帶領前去。當時起用洪仁發,顯然是想給老兄一個立功機會,令朝內外眾人刮目相待。可是洪仁發指揮無方,屢戰屢敗,而且未近鎮江城圍,就被團團包圍在高資、下蜀一帶,以致援軍反而成為被援軍。
洪仁發打敗仗,固然是他從不知兵;但他率領的,也是一支臨時拚湊的雜色軍隊,是天京政府從各衙各館按人員比例抽調編製的。太平天國奉行全行業國有化,民眾根據職業、特長分別編入各衙各館做工,戰時需要從中抽調當兵,回城脫下軍服仍是做工。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兵源,可是這樣的軍隊是缺乏戰鬥力的。
李秀成軍進入鎮江戰場,先救出了在重圍中的洪仁發軍,讓他們回天京去。而後他又奮不顧身,殺進鎮江重圍,將守軍吳如孝部全體將士救出撤回天京。
鎮江是丟失了,而這支幾千人眾的百戰精銳卻保全了下來。
天王欣賞李秀成的大智大勇,封他為又副掌率。李秀成原名李以文,參加太平天國後改名為李壽成。大概在此時,他被天王賜名為李秀成。
天王留李秀成在朝輔政。
因為鎮江失陷,欽差大臣和春的江南大營又卷土重來,在天京東北掘有長壕,長一百三、四十裏,連營一百三十餘座,層層圍困天京。
李秀成請求出京調兵解圍,天王不準。過了幾天,他見事急,至朝門擊鼓,要求天王重議。天王登殿,他訴說當前各方形勢。天王終於同意了。
幾天後,李秀成趕到蕪湖會集本部人馬和李世賢,籌劃謀救天京。商定由李世賢抗禦南岸清軍,他向江北進軍,以打通天京與北岸的交通。
1858年3月,李秀成軍由蕪湖渡江,先後占領全椒、滁州、來安。他打算進軍江浦、浦口,清江北大營欽差大臣德興阿調集馬步軍萬餘前來迎戰,兩軍交鋒,李秀成因兵少戰敗,死亡千餘。李秀成無奈退回全椒,行文各路軍事統帥,於安慶附近樅陽開軍事會議。這時陳玉成從鄂東回軍,也前來會議。會議商定,陳玉成軍由潛山過舒城,攻取廬州後,下滁州,李秀成軍由全椒到滁州會合,然後進攻浦口江北大營,以解除來自北麵的天京之圍。
樅陽會議期間,天王重設五軍主將,晉升陳玉成為前軍主將、李秀成為後軍主將、韋誌俊為右軍主將、李世賢為左軍主將和蒙得恩為中軍主將。
9月,陳玉成、李秀成兩軍在烏衣會師,江北大營德興阿軍與勝保的蒙古騎兵前來迎戰,兩軍就在烏衣打了一場大戰。兩軍對壘,勝保的四千精騎勇健驕橫,雄赳赳地排列在陣前,擺開一付衝殺的姿態。陳玉成心有成竹。毫不畏懼。他根據騎兵的性能,早就挑選了幾百名猛捷的戰士,命他們一手緊握短刀,一手拿好藤盾,預伏在戰前已挖好的深壕裏,戰鬥打響了,蒙古騎兵如颶風似地衝殺過來,將近壕邊,戰士們忽地跳出,衝擊騎兵大隊,騎兵在馬上彎腰砍下,戰士手持藤盾護身,而他的短刀卻削倒了馬足。騎兵都被打得人仰馬翻,落花流水。這時陳玉成指揮的大部隊殺將前來,勝保的騎兵全部、徹底被消滅,勝保也隻身落荒而走,僥幸逃脫。從此勝保威風掃地,太平軍將士戲謔他是“勝小孩”,意思是說他用兵打仗太無用,就像小孩玩遊戲那樣的水平。
烏衣一戰,大獲全勝,太平軍乘勝追擊,第二天在小店擊潰江南大營所派出的馮子材援軍五千,乘勝直下浦口,陳玉成軍為主攻,從正麵強攻江北大營,李秀成軍為側攻,從後路包抄。前後夾擊,殺死清軍一萬多人。德興阿嚇得魂不附體,在匆忙突圍時竟將欽差大臣的印信也丟掉了。
浦口大捷,由滿洲貴族把持的江北大營被摧毀。太平軍繳獲的戰利品,僅九千斤重的鐵炮就有十幾門。
這次戰役,就是李秀成所稱的“二解京圍”。
陳玉成、李秀成分軍追擊。
李秀成會合撚軍薛之元部順利地攻取了天長、儀征和揚州,繼續擴大勝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