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見李善長(1 / 2)

一大早天還沒亮,朱栴便起床了,服侍他的兩位公公也早都起來伺候著。朱栴知道這皇宮不是人人都待得的,按照規矩,這皇子成人後就要搬出皇宮,封王後就要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還有兩年自己就要被封為王了,在這兩年的時間裏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勤勉總是有好處的,再說了,今日可是個大日子,父皇讓這自己和太子哥哥陪著聽講,不知道有多少妃子和兄弟們看著眼熱和嫉妒自己呢。

“殿下,請您洗漱。”

“殿下,請您用早飯。”

卓然和項來的侍奉讓朱栴很是不好意思了一番,這兩位比自己年長些也隻有十八九歲的公公,對自己的主子可是用心嗬護,二人也覺著自己家的主子摔傷後跟變了一個人似得,怎麼就忽然客氣起來了。

這幾日朱栴躺在床榻上,也算是暗中記住了母親餘貴人宮裏的公公和丫頭的名字,這是必須的,不然連自己熟悉的人都不知道叫什麼,這可是天大的笑話。

“卓然、項來,今日你二人就隨李太醫陪本殿下去乾清宮吧,也好照顧本殿下。”朱栴對著二人道,這二人可是日後自己所有行動的好幫手,多個幫手多條路,這個道理是後世總結出來的,總是沒有錯的,從現在就要培養他們的見識和機靈。

“殿下,小的不敢,宮裏有規矩,沒有許可小的們是不可以進乾清宮的。”二人聞聽自己的主子讓他們伴隨去乾清宮,是既興奮有害怕,便嚇得跪地說話:“殿下,十六爺,小的們陪您到乾清宮外候著就成。”

“這樣啊?知道了。你們二人和李太醫隻管跟著本殿下便是,若無人阻攔,你們隻管跟著走就是。”朱栴邊說著話便穿皇子的衣服,還暗自思量著,這宮裏的規矩自己在後世似乎研究的少了些,不過也無妨,順其自然就是了,他們懂得越多自己知道的就越多。

“殿下,李太醫已經在門外候著了。”卓然彎腰道。

“好,本殿下馬上就好。”朱栴說著話,還是左右轉著腦袋看自己穿好的衣物,怎麼看都不放心,這可是自己第一次去乾清宮,這儀容儀表總是不可馬虎。

“項來,看看本殿下這衣物穿著的可合適?”

“回殿下,您這衣服很是合適啊,見天間都穿的,這兩日您臥榻,早給你洗幹淨了。”

“哦,不錯,不錯,那咱們就走吧。”說著話,朱栴將昨晚問母親餘貴人要的一些碎銀子踹在了兜裏,這些是打點用的,後世的經驗告訴他這些銀子有大用處。朱元璋是位節儉的皇帝,對後宮嬪妃們的月俸都有嚴格規定很是節儉,餘貴人平日裏也不善於和其他嬪妃們比豔鬥奢,也算節儉下了些碎銀子。

出了門,李太醫早抱著一精致藥箱在門外候著了,朱栴便道:“辛苦李太醫了,來這麼早。”

“下官也是剛來,倒是殿下您勤勉。”李太醫彎腰拱手道。

隨後四人便出了餘貴人宮,朝乾清宮方向走。朱栴的母親因為才是貴人,屬於品級比較下麵的嬪妃,當然寢宮也比較偏僻些,幾人東轉西繞的花費了不老少的力氣,總算是繞出了後宮,這一路上也不時引得其他嬪妃宮裏的公公、丫頭駐足觀望。

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這後宮嬪妃們的等級極其分明,從皇後、皇貴妃貴、妃子、婕妤、昭儀、美人、才人、貴人、選侍、淑女等。明朝的後世之君基本都沿襲祖上的規定,是為明宮的三宮六院。

餘貴人因為是生的皇子,朱元璋數次要封她為妃,她數次謝恩不從,隻認自己是個貴人,朱元璋感其嫻熟慧德,便不再強求與她。豈知,這正是餘貴人的聰慧之處,不與其她嬪妃爭寵,在深宮低調撫養朱栴和朱鬆,方保母子平安。

四人到達乾清宮時,天已然大亮,早朝尚未散去,父皇朱元璋和太子哥哥朱標該是還在奉天殿處理朝政。乾清宮宮門口,隻見站著一位身著麻衣囚服的老者,老者頭發花白,麵色灰暗,雖手腳並無刑具,也不失他正受牢獄之苦的身份,在看老者雖為囚犯罪臣,卻不失風度雅致,他站姿得體絲毫無牢獄之災的氣餒之色。

老者身後,站著三位穿著不同官服的官員,官員們都和老者保持了數步遠的距離。朱栴猜測這老者該就是那大明開國重臣李善長了,李善長後麵的那三人該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的人,顯然他們三人是押解李善長的。

這李善長也是淮西人,於至正十四年投靠朱元璋,他為朱元璋提出了很多機智妙算,為大明江山的奠定打下了堅實基礎,被朱元璋視為“蕭何”式的能臣,天下大定後,被封為韓國公,曾高任左丞相、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等職,怎奈此人大事聰明小事糊塗,終因胡惟庸窩案而晚節不保,全家七十餘口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