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兩全之策(二)(1 / 2)

朱栴(zhan)倒是佩服起了這點卯的製度,滿朝上下起個大早,連自己被父皇朱元璋欽點奉天殿也要起這麼早,以至於各個後宮都驚動了起來。那些逐次點亮的宮燈,閃爍間似是也在告訴朱栴,你小子有本事啊,和太子一起早朝了,想想這些,又想想太醫李享昨晚的交待,朱栴不覺著又是心頭一緊。

眼見得前麵就是郭寧妃宮了,朱栴戰戰兢兢的在前麵走著,李享五人不自覺間卻落在了後麵。不知何時,郭寧妃宮門口出來了一位內侍,這內侍朱栴似是認得,前次去郭寧妃宮的時候是見過的,對,正是內侍楊允。

見朱栴到了麵前,隻顧著低頭走路,楊允攔在了麵前,道:“吆嗬,這不是十六殿下嘛,殿下起這麼早這是要出宮啊還是上哪裏?”

楊允言語間盡是冷嘲熱諷,果真是因為主子而貴了奴才,朱栴頭也不抬的抱拳道:“楊內侍這是何故?本殿下隻是奉旨奉天殿點卯,還請楊內侍行個方便。”

“十六殿下,您這話說的,別一口一個內侍內侍的,我楊允也是有名號的人,內侍怎麼了?內侍就要遭人白眼嗎?”楊允端的是找茬糾纏。

“這?楊允楊內侍,還請行個方便才是,這耽擱了點卯,本殿下怕吃罪不起啊。”朱栴依舊抱拳客氣。

“十六殿下,您可真是出息啊,皇上都欽點了,還怕遲到一會嗎?您這意思是我楊允耽擱您點卯了?那豈不是說寧妃宮在耽擱您點卯了?哎呀!十六殿下,您這帽子扣大了,扣大了,這若是被我家寧妃娘娘聽到了,那我楊允豈不是要腦袋搬家啊?”楊允說話間嗓門也是提高了許多,一時間郭寧妃宮邊上的宮裏更點亮了許多宮燈。

楊允的一番誇大辭藻打破了後宮的安靜,一時間燈火大亮,朱栴見李享幾人還是遠遠不肯上來,便知道火候尚未到,便大聲回話道:“楊允楊內侍,你此話卻是為何?本殿下和你無冤無仇,你卻因何這般羞辱糟踐本殿下?我堂堂大明皇子卻不及你一個後宮內侍嗎?讓寧妃娘娘來評個理,看看你我誰在找茬刁難誰??”

朱栴的話加大了分量,讓楊允一怔,隨即楊允又裝作毫不在乎的樣子,幹咳了兩聲,道:“十六殿下,您是皇子沒錯,可憑什麼您就這般得意,而我家魯王無辜而亡,還得了一個‘荒’的諡號?”

“住口!楊允,你一個小小內侍卻信口雌黃妄自非議皇子之事,可知你長了幾個腦袋?我家檀哥哥不足周歲封王,他本善詩書、謙恭下士,本該有更大的造詣為我大明出力,怎奈他誤入歧途,服食金丹,毒發傷目,過早隕落,這本是我大明朝的損失,你等內侍不勸導你家主子引導皇子,卻在這裏大言不慚,真是該殺!當誅滅九族!”朱栴一口氣道出了魯王朱檀的過往,也駁斥了楊允的無端糾纏,可謂是不卑不亢,不失皇子威嚴。

“你!你!你你你”楊允被朱栴斥責的無言以答,隻有些顫抖的卷起了舌頭。

朱栴也被自己的義正言辭所吃驚不已,自己怎就一時間說了這許多?辛虧沒有逞一時口快說出朱檀哥哥的後人為大明朝做出的貢獻。朱檀的妃子乃是開國元帥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朱檀的獨子朱肇輝繼承王位在位六十餘年,明末監國的魯王朱以海更是朱檀的九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