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今日早朝延誤至午時方才散去,朱元璋著二虎喊住了工部尚書秦逵、戶部尚書楊靖、應天府府尹孟端還有蔣瓛(han)幾人,來到了奉天殿的禦書房。
幾人進了禦書房後行跪禮,禮畢,朱元璋拿出了孟端的奏折,交於秦逵和楊靖二人看,二人這才明白皇上的意思。
“依著二位的看法,孟先生這折子如可處置?栴兒要改造修繕西市坊,咱想聽聽你們的意思。”見幾人看過了孟端的奏折,問道:“聽說這小子自己賺了些錢,要自己出資整治這西市坊。”
秦逵和楊靖相互看了一眼,沒有急著說話,你們皇帝的家事,讓咱們說什麼呢?
見二人麵麵相覬,朱元璋讓楊靖先說話,楊靖看著朱元璋,抱拳道:“此事乃皇上家事,臣不敢說、不便說。”
“那你來說。”朱元璋看了一眼楊靖,又看著秦逵,道:“你不會也不敢說、不便說吧?”
秦逵忙抱拳道:“楊大人說的在理,不過,臣以為皇上可考慮此時,孟先生既然上了折子,想必是有成熟想法。”
“你們可知道咱將你們幾位留住是為了什麼?”
孟端抱拳道:“回皇上,十六殿下不花費國庫一文錢,臣以為此事可行,隻需戶部、工部協助一二便可。”
“孟先生的意思,要我戶部如何協助呢?”楊靖問孟端。
“孟先生的意思是讓我工部出技術和匠人嗎?”秦逵還是猜出了孟端話中的意思。
朱元璋坐在書案後,看著幾人說話,隻仔細聽著,看幾位臣工如何說。
“那西市坊雖說不大,也不算是京城繁華地段,甚至是貧窮者居多,卻也是數萬人的生活圈,下官以為改造一個西市坊,不影響京城的一切。”秦逵和楊靖是正二品,孟端是正三品,當然自稱下官了。
“孟先生折子上說的,西市坊有我戶部的‘福字號’官店,昨日孟先生已經在西市坊整肅了,不知十六殿下改造後,這貨物稅如何收取?有誰人來收取?”楊靖自然是關心戶部的進賬。
“皇上,依著十六殿下的設想,改造後的西市坊將統一管理,貨物稅將統一申報繳納,臣以粗略算過,西市坊改造後所繳納的貨物稅將是現在的數倍,何樂而不為呢?”孟端抱拳對著朱元璋道。
“二虎,蔣瓛,你二人最近和栴兒見得多,你們二人怎麼看?”
“回皇上,十六殿下的設想並不影響戶部的進賬,相反,戶部會有更多的進賬,此等好事,不妨讓十六殿下一試身手,許是這樣對他的治療也大有好處。”二虎回著朱元璋的話。
“皇上,臣隻會審案,有關營造和財稅之事,臣不敢妄言。臣隻聽說十六殿下的水粉店,開業第一天就繳納稅銀一百八十兩之多,別的臣就不便說什麼了。”蔣瓛道。
蔣瓛說完,楊靖吃了一驚,看來他最近忙著江淮流民墾荒一事,對朱栴花間坊繳稅的事還不知道。
“蔣指揮使說的沒錯,雖說自古重文輕商,可這水粉店隻開業一日就上繳這麼多稅銀,且十六殿下尚未成年,在他治療期間做些買賣自娛自樂,又為國庫增家了進賬,此等好事,沒理由反對啊。”孟端還是極力支撐朱栴的設想。
“若真如此,臣以為可行,我戶部自當支持,隻要遵照《大明律》,正當買賣,無論商賈何種身份,戶部都該支持。”楊靖表態了,作為戶部一把手,他已經嗅出了朱栴的商業才能。
“若皇上準了,我工部營繕司可主事營造,所用匠戶也可有我工部出。”秦逵也表態。
見幾人都表態了,朱元璋道:“如此甚好,那就這樣定了,工部出人出技術,戶部配合栴兒製定一個管理辦法出來,一個小小的西市坊,又能掀起什麼大浪,讓栴兒去幹。”
楊靖和秦逵應允著,朱元璋便讓他二人先回去了,隻留下孟端和蔣瓛、二虎。
見二人走了,朱元璋站了起來道:“孟先生,無事了和栴兒多推敲推敲學問,咱也是擔心他這樣胡鬧耽誤了學業,可他偏偏病著。”
孟端聽出了朱元璋的愛子心切,抱拳道:“臣遵旨。”
正說話間,太子朱標進來了,他附在朱元璋耳邊說了一句話,朱元璋便讓孟端和蔣瓛退下了,二虎也退出了禦書房。
禦書房隻剩父子二人,朱元璋道:“難得梓兒孝順,這次來就讓他多住幾日再回長沙府去,讓他進來吧。”
原來是朱元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回來了,朱梓洪武十八年被封為王,今年正好二十歲。按照明朝的規矩,藩王沒有皇帝的命令不可隨意離開封國,更別說進京了,朱梓因長相俊美又愛讀書,很受朱元璋的喜愛,朱梓此番回京是得到父皇朱元璋禦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