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皇權運作(1 / 2)

朱栴(zhan)聽罷父皇朱元璋的話,遂抱拳對著郭寧妃行禮。

“寧妃娘娘,栴兒一定不辜負父皇和娘娘的信任,花間坊必將全力以赴,揚我大明天威。”

郭寧妃見朱栴如此表態,自是放鬆了許多,自下午傳來女紅坊爆炸焚毀的消息後,整個後宮,尤其是總管六宮事務的尚宮局,更是慌亂,雖說水粉一直有尚儀局采辦,可出了如此大的事,尚宮局自是焦慮不堪。

後宮本也有宮廷水粉作坊,怎奈後宮嬪妃、宮女眾多,加之各個皇子、公主府都需要宮廷作坊提供水粉,宮廷作坊生產規模有限,所以要在宮外的水粉作坊采購一部分水粉調劑,女紅坊當然就是宮外調劑水粉的作坊。

“栴兒,你能摒棄前嫌,為父皇和國家社稷著想,本宮很是欣慰。”郭寧妃對著朱栴說話間,還是抹了一把眼角,轉身對著朱元璋行女禮,道:“皇上,可否讓栴兒今夜住在宮裏,好讓栴兒和餘妹妹母子敘敘母子之情?”

朱元璋見自己寵幸的郭寧妃如此識理,自是高興,便上前拉著朱栴和郭寧妃的手哈哈大笑起來。

“栴兒,聽寧妃娘娘的話,今晚就住在宮裏。”

父皇都如此說了,朱栴自是高興,父皇和郭寧妃都發話了,自己今夜住在皇宮,看誰還敢刁難?想著,朱栴高興之餘,還是多了一個心眼,這寧妃娘娘怎地忽然這般通情達理?

“謝父皇,謝寧妃娘娘。”

朱栴致謝間,還是掃了一眼蔣瓛、李原名、孟端三人,這三位大員都在,父皇必是還有事情要交待,絕不是隻命令自己的花間坊承擔朝賀使節團的水粉這般簡單。

果不其然,就在郭寧妃牽著朱栴的手微笑間,朱元璋對著站在一幫的幾人發話了。

“蔣指揮使,近日對那些逆賊的追剿過於鬆懈,都過去二十多年了,咱本來無意再繼續追剿,可他們太過囂張,咱都忍耐了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啊。”朱元璋說話間,敲打著幾案道:“咱不說什麼成王敗寇,咱隻要他們做大明的順民,順民。”

蔣瓛低垂著頭,上前抱拳回話,道:“皇上仁慈,是那些賊人不識好歹,這幾次若不是十六殿下識破賊人,不知要害死多少人麼。”

朱栴聽得一陣心顫,這蔣瓛怎地扯上自己?明明是父皇和親軍早已策劃在內的追剿行為,怎地都成了自己識破了?

“死人?死人咱從沒在乎過,至正二十三年,他陳友諒不是號稱六十萬大軍嗎?咱沒怕過。”

朱元璋說話間,一股豪情湧上心頭,朱栴看著父皇說話,也是不由得害怕,這土賊父皇,將死人之事說的如此輕描淡寫,難道就因為他是開國皇帝嗎?難怪陳友諒那些舊部念念不忘複仇,這才是冤冤相報何時了啊。

“托皇上洪福,東市坊那些賊人基本剿滅,親軍都尉府在極力追繳殘餘賊人。”蔣瓛再次抱拳道。

“殺,一個也不要放過,咱給了他們機會了。”朱元璋道。

聽到父皇下了追剿的死令,朱栴更是心焦,再想想於宗慶那個莽夫,一時間朱栴也是坐臥不安起來。

“資善,朝賀使節團該是都快到齊了,你來定,選個日子咱召見接待這些使節,我大明天朝不可失了禮儀,天朝的恩威要廣播四海。”朱元璋喊著戶部尚書李原名的表字說完,看著書李原名

李原名即刻上前抱拳道:“回皇上,眼下距正旦節還有五日,除個別使節因為路途遙遠外,大部使節已經陸續抵京,住在會同館內。”

“資善,一朝老臣心啊,咱知道你做了很多,前次高麗、安南使節團失竊、會同館大火,這些賊人挑起的事端中,你和親軍都尉府、應天府配合默契,咱心裏有數。”朱元璋說話間,上前看著李原名,道:“此次正旦節,你禮部依舊是堪當大任,咱有你資善、蔣指揮使、孟先生三人足夠了,哪裏還要動用督察院、刑部、大理寺三司和五軍都督府?咱不用。”

朱元璋豪氣的說完,李原名、孟端、蔣瓛三人忽地齊齊跪下,李原名和孟端更是老淚縱橫,幾人哪裏想到這夜晚裏被皇上召進宮來,還得到了皇上如此高的評價。

“皇上……”李原名扣頭間伏在地上,聲音哽噎。

“皇上,臣定當全力以赴,完成正旦節期間朝賀使節團的保護工作。”蔣瓛表態。

“皇上,微臣不才,京城近日賊人猖獗。”

三人感概表態間,朱元璋上前將三人一一扶起。自胡惟庸案後,朱元璋廢除了宰相製,實行吏、禮、戶、工、兵、刑部六部製後,皇權獨攬,為了權利的集中,自是要權衡各部門和各位大員的權利,今夜召見這三人,當然是一場皇權之下的權利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