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廠那邊經過二次發工資之後,一切就都走向了正軌,十月的中旬,小八家子的天兒明顯短了一些,在覃鍾管事的幫忙下,琉璃燈罩、還有蠟燭老早就已經備好。
大白粗的蠟燭,一個能點上半個多月之久,價格較家裏用的細紅燭價格雖然貴一些,但是很明顯是抗用、耐用、省錢的,徐芽那麼精打細算的人,都讚成用這個大白蠟燭。
徐苗曾經跟庫房那邊算過,一個月這蠟燭錢雖然不少,但是出來的成品很多,這勾算起來,蠟燭也就沒有多少銀錢了,又盯了幾天之餘,小妮子終於算是安心回來折騰豆腐坊了。
十月十八是歐陽旻睿的生日,上次去府城的時候,冬梅就跟她說過,說是這天要大豆腐跟幹豆腐些許,用於做酒席上的菜色。徐苗心裏也明白,這數量絕對不少,可沒想到十月初的時候,歐陽家的管事找到她時,竟然要了那麼多。
幹豆腐要了二百斤,大豆腐更是要了五十板。
這樣大的量,豆子得提前準備,光是泡也得泡上幾回合,李鐵哥倆老早就開始準備了,可又不能磨出來,好在這天兒涼,豆子泡上一段長時間也沒啥,隻要勤換水就行。
即便如此,徐苗還是找了外援,什麼徐亮、李郎中、徐三順、春柱、春旺,誰也沒落下,十月初九這天就開始折騰,又要忙著豆腐坊原本的訂單出貨,又要給歐陽家備貨。
終於在十月十三這天傍晚,把所有要的東西全部趕了出來。歐陽家的管事來拉貨時,見豆腐、幹豆腐一斤不少,笑嗬嗬的點頭從懷裏掏出一張請柬給徐苗,說:
“徐姑娘啊,這是我們大少爺讓小人交給您的,明天下午,馬車會來接您,到時候還請您賞臉,去府上給大少爺祝壽。”
“嗯!”徐苗點頭接過請柬,翻開看著上麵的蠅頭小楷,一看就是出自女子之手,寫的是她的名字,還邀請了徐芽、三郎跟小五,小妮子收好請柬,說,
“回去跟歐陽大哥說一下,我會如約去的,畢竟我這賀禮都給了。”
二百斤的幹豆腐,五十板的大豆腐,或許這在歐陽山莊不算是什麼重禮,可對於徐苗來說,這可不是少的,這幾日的人工、原料也是七兩銀子呢。
不過她也感謝歐陽旻睿,真要是讓她準備賀壽的禮物,她是能準備奇珍啊、還是能準備珠寶啊,倒不如弄這個來的實際,歐陽管事聽到這話,笑嗬嗬的點頭,趕著馬車離開了小八家子。
徐亮等人看著那馬車的背影,一個一個都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尤其是李郎中,這幾天他也跟著忙活來著,才知道這徐苗原來有多不容易。
不說別的,就是那個石磨,一開始沒有騾子的時候,她一個丫頭就那麼推,三郎又不能幫上什麼忙,也真夠這丫頭喝上一壺的。
走上前,伸手輕拍她的肩頭,說:“終於算是可以鬆口氣了,你這丫頭啊,可是個能張羅的。”
如今那個兜子作坊,每天媳婦兒跟兒媳回來,吃飯的時候都能說自己賺了多少多少銅板,發了二次的工錢,最後那次竟然多拿回來兩吊錢,還說是做管事給的。
一開始李郎中跟李鐵都覺得不應該拿,可後來聽到村裏三順、春柱他們也說自己媳婦兒多拿了一吊錢,他們這心裏才算安穩了起來。
如今這小八家子村,提到徐苗沒有人不豎大拇指的,分家之後,不僅把兩個弟弟送去了學堂,家裏的豆腐坊、作坊全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最關鍵的是,幾個孩子竟然還跟平日裏一樣,穿著、吃食沒有太多的變化。
見到人了,仍舊笑著打招呼,沒有任何眼高於頂的姿態,這也是為啥徐苗家一有事兒,隻要一句話,大家都會過來的原因。
徐苗仰頭看著李郎中,咧嘴笑了一下,說:“大叔這幾天累壞了吧,等我從府城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好好犒勞一下你們。”
“不用吃的,弄點兒竹葉青就行。”李郎中說完,哈哈大笑起來。春柱一聽到竹葉青,也眼冒綠光,附和的點頭。這幾日在這邊幫忙,大家都沒有回家吃飯,都是在這邊跟徐苗幾個一起吃的。
大家儼然沒有了原來的那種生疏、不好意思的感覺,再加上幾個孩子沒有爹娘,本就可憐,他們對幾個孩子也就格外上心一些。
徐苗一聽竹葉青,不住地點頭,道:“放心吧,到時候就在南屋那,你們好好喝上一頓,我看看到底是二伯厲害還是春柱大叔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