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高仙芝恍然,笑道:“賢婿啊,還是你慮得周到。你年紀輕輕就立下不世奇功,若是再立功的話,定然會出事。雖然陛下信任你,太子也信任你,可是,你的功勞太大了,陛下也難以處置啊。嗯,你不打羅馬,把羅馬之功讓給別人,就沒有這事了。好,這次,我隨你一起回長安,解甲歸田,如此以來,你就更加穩妥了。”
李昌國的功勞很大,再加上高仙芝的話,這對唐朝的威脅就大了。高仙芝解甲歸田,解除兵權,李昌國的地位就會更加穩妥,隻是這對他太不公平了。李昌國眼中噙著淚水,還沒有說話,就能高仙芝阻止了,道:“李昌國,你就狠狠的給我生,多生幾個外孫,我弄孫為樂。你小子。莫要告訴我,你生不出來?”右手重重拍在李昌國肩上,笑得特別歡暢。
“有婿如此。複夫何憾!”高仙芝的眼睛眯到一起了。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處理政事,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方才處理一段落。半年後,才算基本穩定下來了。直到一年後,中東地區政務方才勉強架設完全。
李昌國決定回長安,他把軍權交給郭子儀,讓李光弼做郭子儀的副手,以二人之才,這絕對放心。
然後,李昌國與眾將作別,帶著財貨回歸長安。這次回歸,攜帶的財貨之多。讓人震驚,足足接近兩萬車,連綿不絕千裏之地,就象一條長龍,向著東方行去。
經過艱苦跋涉。李昌國和高仙芝終於回到長安了。
一回到長安,李昌國和高仙芝給驚呆了,兩人的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
“這還是長安嗎?”
“這是長安嗎?”
李昌國和高仙芝對望一眼,衝口而出。
長安變了,變大了。比起他們出發時大了許多。這還不算,不計其數的工匠民夫正在忙碌,還在擴建長安。
“當然是長安了。”隻見太子李亨大笑著前來,快步過來,攔住李昌國見禮,重重一拳擂在李昌國肩頭上,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都是你小子折騰的,都是你折騰的。”
拉著李昌國的手,好象獻寶似的叫嚷起來:“你瞧瞧,你從大食弄了那麼多的人來,那麼多的財貨,長安裝不下了,不得不擴建啊,不擴不行啊!”
他叫嚷得山響,卻是引來一片暢笑聲,出自群臣之口。
“李昌國,這次你回來帶了多少寶貨?”李亨眼睛死盯著李昌國。
“不多,差不多兩萬車。”李昌國發實回答。
“咕嗵!”太子李亨一下摔在地上,尖聲大叫起來:“兩萬車?還不多?你想嚇死我啊?長安又不夠了,還得擴。”
“殿下,這隻是其中一部分,別的寶貨陸陸續續運到,不下十萬車。以後,大食之地每年都有寶貨到來的。”李昌國再度語出驚人。
“十萬車?天啊,長安再擴建幾倍也裝不下呀!”一片尖叫聲響起,出自群臣之口。
當李昌國見到李隆基時,隻見李隆基一頭黑發,精神抖擻,仿佛年輕了二十歲,李昌國大是驚訝,直愣愣的看著李隆基,結結巴巴的半天說不出話來。
“怎麼啦?不識得朕了?”李隆基笑成了彌勒佛:“朕變年輕了,是不是?這都是拜你所賜啊。要不是你打得這麼好,把大食給滅了,報了大唐百年之仇,朕的心情能有這麼好麼?朕的心情好,自然就年輕嘍!”
打仗竟然還有讓人返老還童的功效,李昌國還真是想不到,不由得大是驚訝。
盛大的慶功宴後,李隆基升賞李昌國,爵位隻升了兩級,勉勉強強進入正三品上的爵位,這讓群臣大是詫異。
以李昌國立下的大功,封李昌國正一品顯爵也不是問題啊,李隆基這唱的哪出呢?
李昌國和高仙芝明白,李隆基這是故意壓著李昌國的爵位,意在保護他,因為李昌國還年輕,時間長著呢,隻要時機成熟了,就把他的爵位提上去就成了。
接下來,李隆基的舉動讓人驚訝,他把陳玄禮的龍武大將軍一職免掉,讓李昌國接任了。
龍武大將軍的職位並不是很高,卻是極為重要,因為這是把身家性命交在了李昌國手上。這位子隻有特別受信任的人才會被任命,陳玄禮掌握龍武軍數十年就是最好的說明。
李隆基如此處置,那就是把李昌國當作了鎮國柱石!
另外,三年後,李白從印度回來,因為治理印度極為成功,他不凡的政治才幹得到肯定,李隆基罷了李林甫的相權,任命李白為相。
自此以後,再也沒有安史之亂,唐朝繁盛更勝往昔!
(全書完)(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大唐天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