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一迷戀(1 / 2)

頗具戲劇性的天台頂,說來也是骸子先生找了好久的地方。

就連風也如此帥氣……刺骨。緊了緊衣襟,太陽已經降落至地平線,骸子望向預先選好的位置……

“理智啊!”

入目的是已經傾倒下身子的身影。

以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老實說大概出了八成力的狂奔。因為衡量標準是用即死的上限,老實說就連作為細胞哀鳴的疼痛都已經感受不到了,雖然也沒有快到在那樣短暫的時間感受疼痛的反應能力就是了。

完全不可思議的,腳勾著欄杆的抓住了已經倒出天台邊緣的身影。

稍稍不妙的碰撞聲,以及自身骨頭的骨折聲,連貫而滑稽。說來稍稍有些失禮的,骸子先生沒來得及也完全沒考慮到一個人的體重及他脆弱的軀體所能導致的必然結果——到底有哪裏骨折了還不太好確定,但總而言之,他和那身影——那少女一同墜落了下去。

主角已死,完結撒花——是不可能的。

這裏似乎透露了什麼。但也無關緊要。總而言之,被那子彈所“驚醒”的“頹廢”,而今迷迷糊糊的成為了這樣的身份。

類似的情況或不再續談,恍若依照其的一點點特製找尋都有哪些角色是祂也有些許趣味?

閑言繁敘,回歸主角墜落之事——

按照常例,這種時候,墜入黃泉、獲得特別的能力或者幹脆就穿越到異世界……啊,似乎有點重複了,完全是作者貧瘠的想象力與淺薄的見識所導致的。總而言之,順理成章的展開就好了。

倘若十幾年前還能作為新奇的展開,到現在也就不過如此而已。

這裏也是一樣的。

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

少女看著對自己腳踝緊抓不放的不明人士,帶著些許迷惑的眩暈,打開了姿態製禦係統,和配套的定製傘包。

有備無患。

死成一灘是無法避免的選擇,和別人一起死成一灘就糟糕了。當然,原本的準備並非為了應對“意外與人同跳”這樣的小概率事件,而隻是因為跳樓本身就如此艱難而已。

高度、風阻、過程中的障礙與地麵,都是不得考慮的要素。

落地的姿態影響差別能有多大呢?可能是無傷與無痛的天塹之別。

黑眼圈、牙齒鬆動與疝氣,或許穿厚些就可以避免。全身癱瘓卻依舊活著,雖然是自作自受也太可怕了。

跳水姿勢,多少有些滑稽。平躺下去,雖然經典但是腳要是被什麼勾住就容易“咣當”巨響之後活下來。況且,要是有砸到別人的東西乃至砸中別人本身也無所謂的勇氣及麵皮,怎麼說也不至於非跳不可——當然對笨蛋就完全不同了。

要是肉身突破大氣層,熟透、烤焦然後變成灰燼,大概是很絢麗又環保的方式。可是怎麼想也不好做到那樣的地步。況且上升的過程就沒那麼環保了。

盡管在近現代有了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的樓之後,跳樓的技術要求已經降低了許多,也不需要翻山越嶺找尋懸崖。但也根本不是想當然的就能做好的事。

摔得漂亮的達人,能夠全身內出血而死,甚至不需要麻煩的清理。但是腦漿迸裂血液四濺的話,就算浪費好幾個拖把花費好幾個人的好幾個小時,也還會有異味殘留——他人的心理陰影更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