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邵逸夫先生(向邵逸夫先生致(1 / 2)

P.S.這一章是草民寫給上個月離世的邵逸夫先生,他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丶影視家,亦是草民其中一位最尊敬的人。這一章的內容主要會是講述邵老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一些人生觀,所以劇情會比較平淡,望大家見諒。

流浪樂隊在一遍的歡呼聲中,慢慢步回後台。這一次的演出十分成功,蔡行健相信會加深了香港人對流浪樂隊的認識,而且更有助他們日後的事業發展。

他們回到後台後,就開始收拾樂器以及自己的物品。這時,後台的門口突然掀起一陣騷動。之後,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老者在一眾護理人員的陪伴下走入後台。

“年青人,你們的表演真的很厲害。我十分欣賞你們。”老者道。

“多謝邵老先生的讚賞。”蔡行健非常尊敬道。

“若果不嫌棄的話,可以跟我這個老頭吃一餐飯嗎?”邵老先生問道。

“能夠跟邵老先生吃飯已經是非常難得,我們那會嫌棄呢。”蔡行健道。

“那現在就去吃飯了。”邵老先生道。

沒錯,這位邵老先生就是華人影視界的巨子----邵逸夫先生。

邵逸夫先生是寧波人,生於1907年。他早年前往星馬地方經營攝影生意,後來跟兄長們在1950年代創立了聞名華人社會的邵氏兄弟電影公司。

邵氏兄弟創業作是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結果票房不俗,亦成為李翰祥導演的成名作。這套電影更在第五屆亞洲影展上囊括五大獎項,包括「最佳導演」丶「最佳女主角」等。其後拍攝的黃梅調電影,都創下票房紀錄,例如《江山美人》等等。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更在香港丶台灣兩地屢創賣座紀錄,將邵氏電影的熱潮推至頂峰。

1965年,當年利孝和丶邵逸夫丶餘經緯及英美資金,投得香港的免費電視牌照,同年出任無線電視董事局行政委員會主席,無線於1967年正式啟播。

在邵逸夫主政期間,他的電視台培訓出不少出名的演員,例如周潤發丶劉德華丶梁朝偉等,所以無綫電視台有著“星工廠”的美名,而且對於整個華人影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經捐出1.1億港元為香港中文大學興建逸夫書院,現時香港中文大學丶香港理工大學丶香港大學丶香港城市大學丶香港浸會大學都有邵逸夫資助的建築。醫療方麵,在1977年成為香港紅十字會會長,讚助該會的工作,在1984年為該會成立首個輸血服務中心。

自1985年開始,邵逸夫在中國內地持續捐資辦學,迄今贈款金額近47.5億港元,建設各類項目6013個。內地很多重點高校和中學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築物,其中大陸高校首座逸夫樓於1986年誕生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在1990年,特地將他們發現的2899號小行星命名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為「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陸的醫療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於1985年出資1000萬,協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畫。

發生天災的時候,邵逸夫亦會捐助部份受影響的地區,例如在1999年捐出2500萬港幣,救助921大地震災民。

為了推動各地的科學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創立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邵逸夫獎,第一屆於2004年舉行,每年選出世界上在數學丶生命科學與醫學及天文學三方麵有成就的科學家,各頒授一百萬美元獎金以作表揚,而這些領域是諾貝爾獎所未涵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