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灣東北偏北、距離白鷗港海岸大約400海裏,有一片很適合作為船舶錨地的環礁地帶,由於附近海域盛產珍珠貝,當地人稱之為“珍珠嶼”。
“珍珠嶼”隸屬於魯瓦城領海,礁嶼上設有燈塔,原本隻有一個老頭在燈塔值守,今天突然換了人——魯瓦城海岸警備隊司令道奇爵士親自在燈塔中駐守。
陪同道奇爵士在狹小閣樓中守候的還有魯瓦城、塔納城和冷泉城駐本德同盟議會的代表。四位大人物天還沒亮就搭乘一艘沒有懸掛任何旗幟的渡輪來到珍珠嶼,躲在燈塔裏默默抽著雪茄,患得患失的心緒全都掛在臉上。
當一抹晨曦染紅海平線,霧氣漸漸消散,道奇爵士終於透過望遠鏡看到久候多時的艦影。
“來了!”
三位議員先生聽到道奇爵士的話音,觸電似的跳起來,擠在狹小的窗口,各自舉起隨身攜帶的單筒望遠鏡。
海天交接之處,一支艦隊正在朝珍珠嶼所在的海域挺進,飄揚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旗幟上繪製的三叉戟黑得刺眼。海浪拍擊著船體,桅杆如同一片森林直指天穹,為首的那艘戰艦特別龐大,從頭到尾覆蓋著厚厚的鐵甲,仿佛一頭昂首橫行於怒海之上的鋼鐵巨龍,船首斜桅懸掛的三角帆已經卷起,前後船樓頂端裝有防空炮塔,警惕地緩緩轉動。
“那是‘海上宮殿號’,巨妖島提督馬克西米安的旗艦。”魯瓦城議員尼古拉先生禁不住讚歎,“我們魯瓦城所有的戰船加起來,也敵不過這座海上宮殿。”
道奇爵士聞言嘴角微微抽搐。這話從自家議員嘴裏說出來格外刺耳,可他無可反駁。
“海上宮殿號”的確是北海灣公認的最強戰艦,這艘船舷覆蓋厚厚鋼甲的重型巡洋艦象征著新時代的海權理念,據說排水量超過4000噸,雙層火炮甲板搭載40門32磅重炮!
如果按照木造帆船時代的老觀念來看“海上宮殿號”,別說巡洋艦,就算戰列艦也很少有噸位如此龐大的,整個北海灣地區唯一堪與“海上宮殿號”較量的新式戰艦,唯有同樣采用魔導蒸汽引擎作為主要動力的另一艘鐵甲艦——白鷗港海岸警備隊的旗艦“揚波號”。即便是“揚波號”,其排水量也隻有三千餘噸,比海上宮殿號相形遜色。
除了“揚波號”,整個本德同盟就再也找不出第二艘鐵甲艦。說來可憐,魯瓦城的海軍迄今還在使用排水量不足一千噸的風帆戰船,一起上也打不過一艘海上宮殿,更何況人家身後還跟著一大幫氣勢洶洶的小弟,擺出一副“老大,我們今天砍誰”的架勢,白鷗港海岸警備隊不出,誰能與之爭鋒?
緊隨馬克西米安旗艦“海上宮殿號”之後出現在道奇爵士等人視野中的是三艘排水量兩千噸級的輕巡洋艦,“北風號”、“南風號”和“魚龍號”,單層火炮甲板搭載30門24磅炮。
為四艘主力戰艦護航的是六艘排水量一千噸級的高速驅逐艦,飛鯊號、海狼號、塞壬號、沙華號、黑水號和怒濤號,各自搭載20門18磅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