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本人對那些敗犬的哀鳴毫不在意。如果央行不體現當權者的意誌,跟商業銀行搞什麼公平競爭,那“中央銀行”的“中央”二字還有什麼意義?不明白這一點的人,可以說缺乏最基本的政治常識,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夢裏。
柳博芙·揚波女士和李斯特·凱恩斯先生在他們的合作文章中指出:除了不同的貨幣工具,羅蘭和卡佳還不謀而合的利用了報刊媒體這一宣傳陣地。
隻不過卡佳的手法還顯得有些稚嫩,借助報紙道出真實存在的風險,而羅蘭就老奸巨猾得多,先放(造)風(謠)新舊幣兌換期限緊迫,又辟(炒)謠(作)傳言不實,這樣翻來覆去的折騰反而加深了人們心頭的惶恐,為保險起見當然要盡快將自家的帝國杜加兌換成遠東塔勒以求落袋為安,而人們的金幣大多存在銀行裏,那些無法提供幣種兌換服務的銀行遭到擠兌也就在所難免,等到風波平息,人們才會意識到其實沒必要那麼急,限期兌換的確隻是一個謠言,然而到那時挑戰央行的商業銀行早就一敗塗地,人們恢複冷靜與否都無法改變這一現實。
事實上,羅蘭這種操縱人心的手法並非原創,這一招在地球上有個挺裝逼的說法叫做“預期管理”。美聯儲動不動就“預期加息”,然而預期成真的次數卻寥寥無幾,人們卻總是一次又一次的上當,使美聯儲不需要真的加息就能達到加息目的。
穿越到瓦雷斯世界,這還是羅蘭第一次嚐試“預期管理”,而且在短短一周之內就收到奇效,由此可見“狼來了”的把戲在這個奇幻世界同樣有效。無論是否存在真神或魔法,社會畢竟還是由人群構成,而人類的心理傾向總是相似的。
白鷗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維克托莉亞小姐私下裏提出質疑,認為所謂的“獨立經濟學家”根本不“獨立”,這個神秘人物有可能是央行行長羅蘭·寇拉斯的筆名。
羅蘭在給該小姐的回信中嚴厲批評了上述陰謀論調。這一次他倒沒有忽悠海精靈小公主,那篇文章的確不是他本人的手筆,隻是將自己的觀點與柳博芙和卡佳進行了交流,事後柳博芙提議將交流成果整理成文,卡佳欣然支持,羅蘭不想掃兩位女士的興致就沒反對,還把珍藏的“馬甲”——李斯特·凱恩斯——借給卡佳。
羅蘭本來是想臨時借給卡佳用一下,沒想到副行長女士樂此不疲,評論每周都要披上該馬甲對遠東的國民經濟建設批判一番……有時候“李斯特·凱恩斯”先生的大名甚至在一周之內連續兩次登上報端,羅蘭審閱之後確信其中一篇出自卡佳之手,另一篇則是柳博芙披掛上陣。
北海聯邦的女王陛下簡直精分,鼓吹“自由市場萬能”的時候用柳博芙·揚波這個真實身份撰文,在工商業資本家那裏刷足好感,而當她覺得有必要吹一波“重商主義”以加強自身權力的時候,就搖身一變成了“李斯特·凱恩斯”。
羅蘭對此隻能苦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為了方便發表文章而編造的筆名,居然成了一位“三頭六臂”的怪物,將來“李斯特·凱恩斯”先生的文章結集出版……這稿費怎麼分還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