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也是被迫坦白這些有違“政治正確”原則的心裏話,非此不足以真正觸動馬特維這樣飽經風霜、世情練達的老人。
“您剛才提到有錢不如加強國防建設,但是您想過沒有,倘若我把計劃用於修建道路橋梁的錢全都挪作軍費,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馬特維遲疑了一下,思索著回答:“結果當然是軍事力量大大加強,國防安全有了保障,使帝國不敢輕易出兵侵犯……”
“然後會怎樣?”羅蘭繼續追問,“帝國當局看到我們將全部財政收入用於擴軍備戰,就會知難而退,不再考慮軍事入侵遠東嗎?”
“這……當然不可能就此罷休,帝國恐怕也會相應的增加軍費,擴充兵力,維持軍事上對遠東的優勢。”馬特維想了想,對自己的論斷加以強化:“帝國當局這麼做不隻是為了入侵遠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出於恐懼,我們遠東人日夜擔心帝國入侵的時候,倘若帝國民眾看到遠東的軍事力量急劇膨脹,當然也會害怕我們遠東的軍隊入侵帝國,就算當政者不想擴軍,國內的富有階層也會催促乃至逼迫當政者擴軍,以維護他們的安全。”
“正如您的推演,出於野心和恐懼,一個國家看到他的鄰國擴充軍力,必然也會效仿,兩個國家因此將被迫展開軍備競賽,那麼軍備競賽的結果又會如何?”羅蘭苦笑一聲,“軍備競賽說到底就是比拚資源和人力,帝國僅僅本土的疆域就相當於遠東四倍,人口則是遠東的四十倍,再加上海外殖民地的龐大資源,您覺得我們在這場軍備競賽中有多大機會獲勝?”
“除非遠東五百萬同胞團結一心,全民皆兵,否則就算拚盡國家所有的財富和資源也無法在軍備競賽中戰勝擁有更多資源和人口的帝國。”馬特維不得不承認,“考慮到這一殘酷的現實,把絕大部分國家財富投入到軍備競賽當中,其實反而會加速這個國家的敗亡,因為國家政策以軍事為先,必然要增加賦稅逼迫民眾勒緊褲腰帶,民眾的忍耐是有極限的,倘若新政府無法使他們的生活狀態得以改善,甚至比帝國統治時期更加惡化,恐怕用不著帝國出兵入侵,勞苦大眾就要起來造反。”
“所以說我們不能走上軍備競賽這條飲鴆止渴的死路,那還有什麼辦法能夠在軍事力量處於弱勢的局麵下維持政權呢?”羅蘭笑了笑,地球上那些遙遠而又鮮活的曆史畫麵在他腦海中飛快地閃過,悠然道出一個看似平淡而又發人深省的結論:“馬特維先生,得民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