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馬、兩條壟”,收玉米的隊伍就這樣以小組的形式各自向前推進,沿著兩條平行的田壟走到盡頭,馬背上兩大籮筐的玉米棒已然堆得冒尖兒,三人合力抬起一筐玉米倒進路邊大車,裝滿一車就送回公社,交由那些幹不了重體力活的婦女、老人和孩童剝皮晾曬。
“三人一馬”收割小組蹲在田頭喝兩口水,抽一鬥煙,馬兒也嚼幾片玉米嫩葉稍事休息,過後再次開工,沿著另一條壟溝掉頭殺回去。公社按照每個小組收獲的玉米計件發放薪酬,多收一壟玉米每人能多賺1個銀塔勒,這對鄉下人而言絕對稱得上“高薪”了。多付出一滴汗水就多一分收入,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給這些崇尚勤儉的農家漢子帶來極大的激勵,根本用不著公社領導督促,不等天亮就全都自發的下田幹活。
返程的時候隊形不變,但是換了個人牽馬,這樣輪流替換牽馬與掰玉米兩種勞動強度不同的崗位,三人可以輪流休息。負責牽馬的漢子從同伴手中接過韁繩的同時也接過一隻拴在繩子上的哨子,隨手掛在自己脖子上。
在這海洋般遼闊的玉米地裏勞作,除了身邊的同伴,很少有機會看到其他小組的社員,仿佛陷入一座碧綠無垠的大迷宮,雖說隻要沿著壟溝走總不至於迷路,但是任何稍有經驗的鄉下人都知道玉米地絕對不是什麼安全所在!特別是秋收的季節,在田間與野豬狹路相逢的驚險遭遇時有發生。
野豬這種強壯又無腦的生物,是鄉下人最忌憚的野獸之一。尤其是入冬前闖進玉米地“貼膘”的野豬,個頂個膘肥體壯凶殘無比,誰敢打擾它啃玉米,哪怕天王老子它也敢紅著眼睛衝上去懟。尋常農家漢子可不是野豬的對手,倘若覺察到野豬出沒的跡象,就會吹響哨子,呼喚在田邊巡邏的民兵趕來支援。
尼古拉來到穀地村這半年來,主要工作就是組建預備役民兵武裝,穀地村現有民兵一百二十人,都是年輕力壯的棒小夥,平時在農場工作,周末在尼古拉的指導下參加嚴格的軍事訓練。短短半年時間,這支民兵連就被操練的像模像樣,所有民兵都掌握了基本的戰鬥技巧,更難得的是紀律嚴明配合默契,戰鬥力雖然比不上擁有超凡職業的正規軍,但是對付地精、豺狼人之流騷擾鄉村的匪徒綽綽有餘,驅趕下山破壞農田的野豬也是民兵連分內的工作。
尼古拉一大早就帶隊在田邊巡邏。一百二十名訓練有素的民兵分成12支小隊,選拔武技出眾的民兵擔任隊長,各自負責一塊防區。
一萬五千畝農田實在太過遼闊,十二支民兵小隊分區巡守,好比朝大號煎鍋裏撒胡椒麵,很難照顧周全。由於人手緊缺,彼得和巴芙拉也臨時加入巡邏的隊伍,跟隨尼古拉在田間轉悠,隨時準備出手驅趕野豬。
野豬大多在拂曉下山,闖進農田啃食玉米,倘若無人打擾,大多會在日出後相繼逃離農田。由於穀地村搶收玉米的時間段恰好與野豬活躍的時間重合,發生衝突也是司空見慣。從拂曉到旭日東升,三個鍾頭裏田間地頭哨聲不斷,十二支民兵小隊縱馬奔走很是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