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9章:集結眾神之力(Ⅱ)(1 / 2)

“但是除了你剛才所到的那種情況,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他們可以私下結盟,聯合起來向我們提出更多的股權要求。”安德烈神色嚴峻,提出一種最壞的可能性,“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我們除了被迫讓步別無選擇,否則升級法術網絡的計劃將成為泡影。”

“您盡管放心,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您所擔心的那種情況。”羅蘭露出自信地笑容,“我會在寫給他們的信中做出說明,如果某人不參與此事,本該此人享有的股權將由其它參與者均分。我們假設那五位受邀者私下達成攻守同盟,以集體缺席為武器威脅我們讓出更多股份,考慮到參與者會因缺席者而受益,你猜有誰會遵守攻守同盟,真的缺席這場盛會?”

安德烈無愧為傳奇大法師,刹那間就醒悟羅蘭運用了一個巧妙的博弈策略,在那五位受邀者之間製造利益衝突,破壞他們的結盟基礎。

這就好比“囚徒困境”,從集體利益出發,大家都保持沉默才是最佳決策,但是從個人利益出發,每個人都會爭相告發同黨,以求得到減刑機會。

安德烈凝眉思索,忽然轉身麵向羅蘭:“按照你的策略推演下去,我們完全可以進一步壓縮那五家的股權,比如削減到每家4%,他們最終還是會接受,畢竟少拿一點總比什麼都得不到強。”

羅蘭搖頭苦笑:“分給他們每人8%股份還算合情合理,4%就不是尋求合作,而是近乎侮辱了,安德烈先生,人不是機器,理性總是有限度的,談判不是解方程式,不能僅僅考慮理想狀態下的博弈策略,還要把握複雜的人性。”

世上從來沒有、將來也不會有純粹的理性人。行為經濟學家就“最後通牒博弈”所做的大量重複性實驗表明人類並不是總是那麼理性,一個人在被激怒的狀態下有可能做出非理性行為,寧可自己得不到好處——甚至甘願蒙受一些損失——也要拚個魚死網破,讓觸怒他的人受到懲罰,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底線”。

羅蘭如願成為法術網絡的大股東,接下來就可以發揮一下主人翁意識,對法術網絡的升級前景提出自己的構想。

“安德烈先生,瓦雷斯世界當前存在的法術網絡為數不少,其中也不乏覆蓋全天宇的網絡,比如亞珊帝國的‘神術網絡’,還有斐真王室創立的‘奧術網絡’,我們的法術網絡即便順利完成升級,與上述網絡相比也沒有什麼競爭優勢,尤其是考慮到網絡服務具有外部性,先發優勢非常顯著,同一類型的服務總會出現強者愈強、贏家通吃的現象,後來的競爭者先天處於不利地位,倘若缺乏特色,將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

安德烈認同羅蘭的看法,但是他升級網絡的初衷隻是為現有的用戶提供更周到的服務,本來就沒打算與其它法術網絡競爭,因此也不怎麼在意前景。然而法術網絡已經不再由燈塔山獨家掌控,他必須尊重羅蘭這個大股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