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3章:“大海嘯”(Ⅰ)(2 / 2)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同時啟動南下作戰的三路大軍,寇拉斯軍團取得的戰果最大,迦南軍團也已經取得突破性勝利,帕爾尼亞軍團的整體實力相對較為薄弱,雖然取得的戰果不像兩大盟友那麼耀眼,但是也已經將陣地推進到了桑樹灣防線前方兩百裏處,從戰場地圖全局來看,反而是帕爾尼亞人距離聯軍預定的會師地點——酸液湖畔——更近,大有可能搶在寇拉斯軍和迦南軍之前推進到會師地點。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盡管亞珊帝國當局千方百計的試圖封鎖消息,遠東南方軍團取得重大勝利的新聞還是經由無孔不入的魔導廣播網迅速傳到帝國境內,相形之下,帝國軍方卻沒有什麼好消息可供安慰公眾。

自從二月裏帝國東征軍團開拔,轉眼間兩個多月過去了,主力部隊依舊駐紮在奧列維要塞毫無進展,橫亙在麵前的濁浪江絆住大軍東進的腳步,恩格爾將軍先後派出數支部隊試圖在江麵上架設浮橋,然而無一例外受到遠東西線駐軍聯合當地民兵的幹擾,沒有一座浮橋能夠順利完工,往往是剛架設起來就遭到破壞,不僅浪費了大量人力和物資,還損失了不少官兵乃至精銳騎士。

恩格爾將軍及其麾下將領,現在都顧不上考慮大軍東進的問題,被濁浪江兩岸層出不窮、神出鬼沒的遊擊隊騷擾的焦頭爛額。遠東大地上的遊擊隊不僅數量眾多,構成也頗為複雜,其成員既有正規軍也有來自遠東各地的民兵,還有世代居住在江岸兩側的土著,而在來自帝國內陸的官兵和將領看來,這些人操著相似的口音,有著相似的舉止習慣,又不穿軍裝,根本看不出誰是遊擊隊員,誰是守法良民。

東征司令部的參謀們為應對遠東遊擊戰絞盡腦汁,短短兩個月就收集到數以百計當地遊擊戰例,總結出遠東遊擊隊的四大特點:

其一是組織靈活,襲擊行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幾乎無跡可尋。遠東絕大多數遊擊隊的規模很小,成員不足百人,而且沒有固定的營地,平時就散布到各個鄉鎮村落,大多有一份用於掩護真實身份的正當職業,看起來跟平民沒有任何區別。遊擊隊員彼此之間通過魔導通話儀或者軍用密碼廣播保持聯絡,一旦收到召集令就迅速聚集起來,針對帝國東征軍團負責維持占領區治安的小分隊進行襲擊,或者在鐵路上埋設炸彈,破壞運送軍需品的帝國列車。完成襲擊後,遊擊隊立刻解散,全體成員藏起武器各自回家,重新扮演良民。

遠東遊擊隊的行動沒有規律可循,往往突然發起襲擊。別說帝國軍方事先毫無覺察,恐怕連實行偷襲的遊擊隊員都沒有事先製定過完善的方案,很多時候是臨時起意發動襲擊,打的過就打,發覺對方防守嚴密就果斷撤退,根本無從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