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反擊的號角(Ⅺ)(2 / 2)

相比之下,遠東擲彈兵則裝備了能夠在兩百碼外殺傷敵人的班組武器——擲彈筒!由機械鎧結成鋼鐵壁壘擋在前方,擲彈兵們可以從容不迫地撐開三角支架,將擲彈筒固定在陣地上,觀測員測出攻擊距離和當時的風速,借助計算尺熟練地算出射擊諸元,炮手根據上述數據調整炮口仰角,填入一顆帶有穩定尾翼的榴彈,伴隨一連串砰砰悶響,迫擊炮彈如同鳥群騰空而起,在戰場上空劃出一條條優美的拋物線,吊射到兩百碼開外的戰壕當中,對那些躲藏在陰溝裏的帝國守軍予以當頭痛擊。

一輪試射過後,遠東擲彈兵根據炮彈落點校定射擊諸元,其後射出的迫擊炮彈愈發精準,超過半數落入塹壕,炸得帝國守軍雞飛狗跳。

對麵拋射過來的炮彈不斷在塹壕中爆炸,聲聲轟鳴伴隨著血肉橫飛的慘狀,使駐守塹壕的傭兵陷入極大恐慌。擔當弓弩手和擲彈手的雇傭兵可不講什麼騎士精神,參加戰爭對他們而言無非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命都快沒了,賺錢還有什麼用?相比堅守陣地,當然還是保命更重要。恐慌如同瘟疫在東岸陣地上迅速蔓延,奉命駐守外圍塹壕的傭兵紛紛拋下武器,順著塹壕抱頭逃竄,毫不吝惜的將陣地讓給遠東官兵。

遠東一方的攻勢也並非總是順風順水。鐵絲網和塹壕阻擋不了鎧騎士推進的腳步,然而設置在塹壕與鐵絲網之間的地雷陣卻能對這些沉重的鋼鐵巨人造成極大威脅,倘若觸發地雷,機械鎧當場就會被掀翻在地,運氣好的還能爬起來繼續作戰,運氣差的就被炸斷下肢管線,失去移動力,淪為戰場上的一座固定炮台。除了地雷,東岸陣地上廣為散布的碉堡炮台也對機械鎧構成了威脅。炮台內部安設有一門魔晶步兵炮,轟出的炮彈足以將機械鎧擊倒並且造成重創,而機械鎧裝備的魔晶速射炮隻能發射1磅彈,殺傷敵軍有生力量效率很高,卻很難破壞岩石堆砌的堅固碉堡,魔晶機炮的射程與深藏在碉堡中的步兵炮相比也居於劣勢。

為了破解攻堅戰中必然遭遇的上述兩大障礙,遠東炮兵第一師指揮官尤裏·波波夫將軍從司令部那裏獲得一項特殊指令,授意其在反攻作戰中使用一種全新的、尚未經過實戰檢驗的炮兵戰術,從而為攻堅部隊提供更有效地火力支援。

這種新戰術並非尤裏·波波夫將軍的發明,而是魯道夫一世諸多軍事思想遺產當中最寶貴的一項。魯道夫·寇拉斯在其生前撰寫的炮兵戰術教材當中,將這種積極運用火炮為步兵開道的戰術稱之為“徐進彈幕射擊”。

準確地說,“徐進彈幕射擊”也不能算是魯道夫·寇拉斯獨創的炮兵戰術,其靈感來自五年前羅蘭在露西亞高原上旅行時的一個意外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