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0章:戰爭與和平(Ⅱ)(2 / 2)

“正如卡爾將軍所說,叛黨當局一直以來打著‘解放遠東’和‘保家衛國’的旗號動員民眾,如果他們拿下奧列維要塞以後還不感到饜足,繼續出兵侵占無論從法理上還是事實上都不屬於遠東行省的帝國領土,豈不是與他們之前宣傳的反侵略口號自相矛盾?”恩格爾將軍深深看了帕拉丁娜一眼,接著說:“隻要遠東部隊跨出烏利諾山口一步,就從自封的‘反抗者’變成他們一直以來所痛斥的‘侵略者’,受到公眾輿論的抨擊,我軍則是在自己的家園上肩負起保衛同胞的使命,占據大義名分,必定會得到更多來自後方和民間的支援,而孤軍深入的遠東部隊在一片陌生且充滿敵意的土地上戰鬥,注定會嚐到失敗的苦果。”

恩格爾將軍這些分析乍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帕拉丁娜心裏明白這並不符合現實,隻是恩格爾將軍的一廂情願而已。

當恩格爾將軍設想自己的部隊占據保家衛國的大義名分,由此贏得民眾支持的時候,似乎忘記了一件事,就在短短一年之前,他手下的這支軍團還被派往帝國各地鎮壓農民起義,殺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無數曾經被起義軍占領的村鎮被屠殺得十室九空,以至於帝國民間普遍認為正規軍比土匪流寇更恐怖。

如果帝國部隊在內陸行省作戰就會贏得當地民眾的支持,這些民眾又為何悍不畏死的參加武裝起義?為何以簡陋的農具充當武器,向前來鎮壓的帝國正規軍發起形同自殺的攻擊,以至於使她這樣被迫率軍鎮壓起義民眾的帝國將領雙手沾滿血腥?

如果帝國軍人真的深受民眾愛戴,為何當大軍行經的時候從來見不到民眾自發前來迎接犒勞,反而全都將糧食藏進地窖,驅趕著牲畜、拖家帶口的逃往山林深處躲避起來?

如果帝國民眾真的那麼在意自己的國籍,真如遠東人那樣具有強烈的國家和民族觀念,不惜為保家衛國傾盡財產、上陣捐軀,為何這些年來不斷向國外遷徙逃亡,以至於僅僅從帝國內陸逃往遠東定居的流民就不下百萬之眾,為何遠東軍隊乃至遊擊隊中不乏這些昔日帝國子民的身影?當他們拿起“風之槍”向昔日同胞射擊的時候,可曾手下留情?

帕拉丁娜在心裏歎了口氣,最終沒有將這些肺腑之言當眾說出來。畢竟這些問題的根子不在軍事層麵,說出來也無助於解決當前的困境,徒增煩惱而已。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1625年7月5日,亦即羅蘭以遠東攝政的名義向帝國東征軍團總司令弗朗茨·恩格爾上將發出最後通牒兩天後,帝國大軍趁著夜色悄然離開奧列維要塞,灰溜溜地撤往赫倫堡。

第二天上午九點三十五分,遠東西線集團軍在帕維爾元帥的率領下開進奧列維要塞,遠東全境得以光複,西線戰事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