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試問今日這域中!競是誰家之天下(1 / 2)

轉眼間,烏飛兔走,瞬息光陰。

不知不覺中,又是月餘時間過去了。

但即使是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裏,大晉王朝的發展也仍然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當代晉皇的帶領下,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各地官員更是一心為民,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晉皇陛下也是多次在朝議上強調,維護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是百姓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

天下九州,各地方治下,都必須要深入貫徹晉皇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適應大晉王朝新氣象、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繼承優良傳統,積極改革創新,著力把握規律,下大氣力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

可以說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已經安穩了數十年的大晉朝突然一改之前的需要休養生息,韜光養晦的風格,再一次的開始了迅猛發展起來。

其勢頭頗有當年晉皇剛剛登基,大刀闊斧砸爛舊體製,敢叫日月換新天,廢除傳統,破而後立的感覺。

這徹底的嚇到了已經開始日漸衰落的遼國,生怕又被當年那樣一頓暴打,本來他們打算在當年的那一個冬天徹底南下,滅亡大晉,馬踏中原的。

結果渾然沒想到,這世界變化得太快,那個冬季太過慘痛了。

而且他們傾盡全力玩得太大,所有力量投入了客場作戰,因此在最關鍵的時刻想要抽身出來都是一個奢望。正如那句話一樣,戰爭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開始,但決不會在你希望的時候結束。

遼國吃了一個大虧,被北地百萬亡靈按在地上摩擦,好不容易逃出中原地區之後,便已經是元氣大傷,國力大損。也幸虧當時大晉也是焦頭爛額,沒時間乘勝追擊,否則的話估計早就被鏟平了。

要是在這個時候再被大晉按在地上暴打一頓的話……那就真的是國運耗盡,要徹底垮掉了。

偏偏他們也不敢確定,那位大晉皇帝在想些什麼,畢竟後者雖然被譽為一代聖君,但是主要功績卻是平定了大晉朝的動亂,改革舊製,以九鼎定天下九州。

俗話說內聖外王,晉皇對內有大功績,但是對外卻沒有追亡逐北開疆裂土的赫然戰績,這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所以要是這位聖皇帝突然發瘋,覺得想要彌補一下這個不足之處,不讓自己的人生留有遺憾的話,那該怎麼辦?

而不僅僅是遼國,大晉朝裏的六家七宗裏的大部分人的神經,也因此變得高度緊張起來,甚至有些過敏,他們也被晉皇的舉止唬住了。畢竟他們之中的大部分,都隻是換了個身份洗白了的人。

簡而言之,在百年之前,江湖還是那個江湖,武林還是那個武林的時候,他們正是勾結遼人,妄圖顛覆中原,使得神州陸沉的那一群人。

雖然想盡辦法洗白了自身,並且通過百年努力,將他們轉換形式的宗門氏族的勢力、影響力,徹底根植於大晉王朝與世俗界之中,以此來隱藏自己順便讓晉皇投鼠忌器。

就像是一個企業成功的做強做大了,直接提供了無數崗位,間接養活了無數家庭,有力的推動了經濟發展,為GDP貢獻了相當程度的助力……

那麼雖然還是不可能和國家掰手腕,但至少國家也不會輕易動它,後果太過嚴重。

但是保不準晉皇是怎麼想的啊,要是那位聖皇帝突然發瘋,那就真的是沒活路了。正所謂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偏偏這些人都做了虧心事,所以總是多疑狐疑,疑神疑鬼,半信半疑……

尤其是早些年,晉皇元神八轉,鑄成九鼎,天下無敵之後,他們就已經覺得大事不妙了。

而現在,大晉似乎又有什麼特別的行動,根據這些宗門氏族的查探,他們驚恐的發現,最近九州各地都有一些動作,其中最為一致的就是——

命令各地方官員修築本地祠堂,宣傳各種人傑英靈的曆史事跡,甚至修改一些山川河嶽的名稱……

再有的就是涉及地理風水層麵的改造自然環境,很多執武司的供奉,樞密院的客卿都被派遣了出去。這些在百姓眼中被視為陸地神仙的修行者們,肩負起了開山辟水,修橋鋪路的責任。

這的確是有些屈才了,但是大晉朝的修行者們也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命令。

還是那句話,中土修行界方興未艾,沒能夠發展出應該有的那些道魔之爭、殺人奪寶之類的畫風,修行者們除了修煉就是修煉,再有就是交流經驗。

暫時沒有衍生出更多的秘籍、丹藥、法寶、洞天福地之類的資源,讓他們打生打死,搶得頭破血流的……唯一的硬性指標就是靈氣,但是這東西到處都有。唯一出產仙俠風資源的就是北地,但是那片地區麵積遼闊廣袤,又沒加蓋子,誰都能夠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