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雯揚還真不知道,倒是李衛忽然插嘴說了一句,“草民的先生……的確是八年前回鄉的,隻不過並不知道從前是否在京城裏做官,回來之後,先生也隻是教書育人罷了。”
胤禛沒有說話,雯揚卻覺得這人倒是有意思。既然那些奏折,寫的就連胤禛都有印象,如今還能記得住這人的名字,說明是個有真才實學的。
雯揚有幾分好奇的問,“那你這位孫先生,如今人在哪裏?”
“孫先生,一直就住在村子裏。他前兩年還在收學生呢,不過這陣子身子不大好,正好趕上鄉試,似乎也休息了一個多月。”
李衛對這位孫先生十分的敬重,因此說起他的事來,知道的還是十分清楚。
雯揚就看著胤禛,果然,隻見四爺的眼底都有幾分躍躍欲試,“既然就住在這個村子裏,當真是相逢不如偶遇了,不如……一塊去看看?”
“還是你深知朕心。”胤禛朗聲笑了起來,大清國泰民安是不假,但要說風調雨順,就是自己在騙自己了。
胤禛作為一國之主,隻怕比任何人都清楚,對大清而言,洪澇旱災每一次帶來的損失有多麼的巨大。
治理江南水患,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做下去。朝中文武百官,雖然都是飽讀詩書之輩,但是真要說懂得治理水患,並且願意在這件事上出頭挑大梁的,那還真的是寥寥無幾。
當年那封奏折,胤禛之所以記憶深刻,就是因為的確是急缺在這方麵有建樹的人才,但是對方既然已經告老還鄉,再興師動眾的把人叫回來,隻怕會在朝堂之中惹來非議。
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竟然會在這個地方,再次遇上這個人。
“那,草民帶路吧。”說實話,李衛也十分的高興。他一直覺得孫夫子和尋常人不一樣,一看就是胸中有丘壑之人,隻不過在孫夫子門下讀了三年書,就連李衛都不知道,孫夫子竟然懂得治理水患麼?
但無論如何,要是皇上當真賞識夫子,那對夫子來說,應該也是一件好事吧。
李衛帶著胤禛和雯揚,一路往村子的角落走去。在村子的東北方向,隱隱便是一件占地比尋常名居要大上許多的茅草屋,裏頭窗明幾淨,並不像是尋常人家的籬笆院子裏,栽種著蔬菜喂養著雞鴨,隻是種著幾棵高大的桃子和李樹。此刻正是桃花盛開,李子隱隱結出青色果實的時候。
雯揚和胤禛在裏把外停下了腳步,對視一眼笑了起來,雯揚率先說道,“爺這回隻怕要無功而返了,這桃李長得這般高大,花開芬芳,碩果累累,看來這位夫子,是鐵了心要做個桃李滿天下的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