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簡單吃了午飯, 一行人又回到病房。
嚴慶林還沒有醒,不過他的同事過來了,一行三個人, 都穿著製服。沈衛民他們回去的時候,他們還有嚴父嚴母正聽醫生說嚴慶林的情況。聽見醫生的診斷結果, 三人心情沉重,表情嚴肅。
看到沈秀, 幾人都迎上來。
“弟妹, 要是有困難,你一定說。”打頭的男人麵帶沉痛, 接著又說:“慶林這次立功了, 獎勵津貼發放需要時間。”
沈秀搖搖頭,“您的心意我心領了,眼下家裏還能過得去,就不勞煩局裏其他同事了。”
男人也知道嚴慶林家裏的情況, 沒有再勸。
怕吵到嚴慶林休息, 一群人在走廊上商量接下來這幾天安排。嚴父嚴母還算硬朗, 沈秀也還年輕,總體而言都是能熬得住的,照顧嚴慶林不成問題。唯一就是家裏仨孩子,雖然大的已經十歲, 但還是讓人放心不下。
經過商量, 大家覺得還是讓嚴父嚴母回去,頭兩天先讓沈秀在醫院陪護。嚴父嚴母當然不答應, 但是周圍人都勸。再加上最後李招娣同誌在旁邊一激惱,勸到最後老兩口終於鬆口。
嚴慶林傷勢嚴重,白天有沈秀在, 忙不過來叫護士搭把手也能撐過去,但晚上就不行了,萬一沈秀睡死過去,連個換班的都沒有。嚴慶林倒是有兩個姐姐,不過到現在還沒露麵,也不知道是沒通知到,還是騰不出空。
最後,沈衛民就說晚上他過來搭把手。他就在機械廠上班,下班過來給姐姐幫忙也不耽擱。
“不用,你在廠裏忙一天就夠累了,晚上得好好休息,姐自己看著辦。”沈秀下意識拒絕。
她咋還能耽誤三柱子,除了上班他還有一堆事。村裏工廠開始個半拉,雖然說有七叔照看著,但正事上都要三柱做決定。如果要來顧著慶林,肯定就不能回家,耽誤了正事怎麼辦?更不用說三柱家裏還有倆孩子。再說這一天兩天的幫忙還成,要是因此讓人當成弟弟呆在醫院理所應當就不好了。
“說什麼傻話呢?他現在
就是再多事,碰見這事也得往後推。你是他親姐,關鍵時候用用他怎麼了?”看沈秀猶猶豫豫,李招娣一錘定音。
老兒子上滿天班還要來醫院報道,她難道不心疼?但是心疼歸心疼,該做的事還事得做。沈秀是他親姐,他幫幫忙怎麼了?怎麼,人家不把家裏出嫁的閨女當人看,自家也不把她當人看了?
沈秀一個人在縣醫院指定忙不多來。至於嚴父嚴母,留下還不如不留下,看嚴母說著話說著話就想翻眼暈過去的樣子,李招娣就覺得厭煩。事情已經發生,不說解決問題,卻自怨自艾,你兒子受重傷,你之前就沒有心理準備,偏偏醫生診斷過後,你怕成那樣,給誰看呢?
李招娣是一個女人,聽她的名字就知道,之於父母來說她出生最大的意義就是招弟。事實上她確實發揮了作用。值得慶幸的是父母意外早亡,他們就算想重男輕女都沒有辦法。李招娣把幾個弟弟撫養長大,他們對她這個姐姐非常敬重,一直到現在都還保持著良好的聯係。
所以說,兄弟姐妹之間其實沒有那麼多的恩怨,造成他們不同相處方式其實是父母的教育理念。衛民現在是家裏的獨苗苗,如果她的衛國還在,肯定能給他弟撐起一片天。做錯了事有人教育,做對了事有人獎勵,這就是衛國和為民的相處狀態。
但是,現在的衛國不在了。老兒子在家裏支起了這麼大一攤子事業,雖然不知道他以後要走出多遠,但不管他走出多遠,就算飛到天上去,那也是沈家的種。而在這一路上,能有個親姐姐依靠,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將心比心,李招娣真是這麼認為的。
聽見李招娣這樣說,沈秀眼眶微紅,表情動容。
都說後娘不可能把繼女當成親生閨女。沈秀在遇到李招娣前也是這樣認為的。她把李招娣當成親娘來孝敬,但是親娘和當成親娘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當然,這隻是沈秀和李招娣之間,她和沈衛民自小就頂親近。長大之後,姐弟兩個來往中間也沒有很多計較。如果這話從弟弟口中說
出來,沈秀會覺得理所應當,他們是親姐弟。但是這話是李招娣說。
沈秀很有感觸。很多時候,她們母女都不提這個的。
“我知道了,娘,您和三柱琪琪他們去看房子吧。晚上衛民過來,您不用擔心我。”沈秀溫笑著說道。
“那我們先過去,等晚上你弟過來,有啥事你們姐弟好好商量。別覺得不好意思,就是用錢,咱家也能拿得出來。秀兒,你記住人最重要,實在不行咱還可以拿你大哥的撫恤金應急,發生啥都不用擔心。”李招娣沒有推脫。除了沈秀,走廊上其他人他們都不認識,都是嚴家那邊的親戚,實在沒什麼好說的,而她也確實好奇老兒子的房。不過臨走之前她還是霸氣的給閨女吃了一顆定心丸。
沈秀瞬間淚崩,不想讓家裏人看見,她連忙轉過身去,“嗯,三柱你帶娘走吧。”
沈衛民應了一聲,一家三口出了縣醫院直接去76號。
雖然之前兒子兒媳包括兩個孫子都說他們縣城的房子很大很寬敞,私底下,李招娣和沈新乾老兩口子也好奇地談論過。但等真正到了地方,李招娣還是嚇了一跳,這確實是非常寬敞了。甚至比他們家的院子還大,屋子也更多。
來的時候,李招娣左右觀察過了,這片環境不錯,房屋樣式不一但規劃齊整,看上去非常和諧。
這樣的屋子加宅基地,就算是在他們村裏,也得花不少錢,何況是在這縣城。尤其李招娣走到後院,竟然還看到了一口井。這年頭能打井的人家可不多,像他們沈家溝,一個村子也就西頭有一口井,雖然其中有沈家溝地勢不好的原因,但也從側麵說明打井不易。
在外麵參觀的時候就足夠震撼,走到屋裏看到桌椅板凳齊全,床具櫥櫃樣樣不差,李招娣已經不覺得有什麼了。
趙琪轉身出去沒一會兒再回來手裏拿著開封的罐頭,“娘,咱家裏沒有熱水,您吃罐頭解解渴。”
沈衛民做了幾個月糖水罐頭,家裏人反倒吃的不多。沈衛民自己對吃喝沒有要求,兩個娃
是要嚴格控製甜食,至於老兩口完全是舍不得,總覺得他們吃了幾口,老兒子就少掙多少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