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省城交貨之前, 沈衛民專門去工廠查看貨物生產、包裝和裝筐情況。
“這是貨品單,”沈東林遞過來一遝單子,分別是商品名、斤數, 和裝箱情況。
沈衛民接過來,又拿出之前的訂貨單, 一一仔細核對。預定禮盒全都是分裝,又按各廠的訂單裝在長方體竹筐裏, 一筐正好裝二十盒。
所有的竹筐是沈衛民在沈家溝臨時找人手工編製的, 沈爺做監工, 竹筐質量當然是頂好。在路途遙遠、運輸困難的當下, 出貨必須要保護, 糕點更容易出問題,從沈家溝運貨出去至少得換乘三趟,不好好保護根本不能成。
其中最困難的就是成衣廠的貨,千斤散稱點心。必須得保證圓形背簍光滑沒有倒刺, 此外裏麵得墊上厚厚的麥秸,再鋪上麻袋,再把貨裝裏,以此才有些保證。
這幾天, 單是過來幫忙的裝箱的沈家溝社員就不下幾十人, 他們看到沈衛民都笑著喊“廠長”。
沈衛民多數時候隻能點頭微笑。他太忙了,總是匆匆來匆匆走。
沈衛民核對訂單之後, “加上今天, 訂單量就算完成了。無論如何,在出發前再核對一遍,到省城之後人生地不熟,再發現問題, 我們連最基本的補救方法都沒有。”
“嗯,我知道,出發之前我會親自核對一邊。”沈東林應道,“放心吧,折損率都已經考慮到在內,問題不大。”
出貨不易,雖然到兩邊供銷社並沒有反饋回大問題,但是到省城到底路途遙遠,並且各工廠都是當年禮交流之用,要求更高些,如論如何都不能出差錯。折損率這方麵他們準備的很充足。
“嗯。”
“另外,我們至少需要兩輛貨車,每車最好都有我們廠工人隨行。”沈東林沉吟說道。貨車是外包,還是自己人跟著讓人放心。
“車的問題不用擔心,我已經和玻璃廠的蔡秘書打了招呼,預定他們兩輛貨車,到時候咱們倆跟著過去,出不了岔子。我之前要求的額外要帶的貨,得分開裝車。”貨車這邊沈衛民已經聯係好了,他們的出貨量裝不滿兩輛貨車。這個時候去省城,要是隻送貨,額外什麼都不幹,根本對不起他親自跑這一趟,所以他準備多帶些貨。
“貨不多,大概是工廠兩天的出貨量。”沈東林想了想。
沈衛民點點頭,“留夠兩個供銷社的貨,其餘的都裝車帶走。咱們需要提前一天裝車,第二天天亮就出發,現在天短,盡早到省城,免得生意外。我已經和認識的朋友聯係過了,他給我們找停車場。到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辛苦一下,在車裏守一夜,第二天再去各廠送貨。”
雖然還沒有出發,沈衛民已經把事情安排好了。在交貨之前,都不能掉以輕心,省城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地方,一旦發生意外,連回轉的機會都沒有。
這兩車貨,代表著他們工廠的希望。目前為止,各廠交付的定金,他們已經花出去了大半,雖然說堅果類沒有成本,但精麵粉、油、白糖、器皿以及各類包裝,都是事前投入。即使總體算下來,工廠是穩賺不賠,畢竟他們交貨之後還將得到款項,但前提是你得交的出令別人滿意的貨。
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出差錯。
“我知道,全部按你說的辦。省城這邊我們兩個多費心。家裏這邊有二哥二嫂坐鎮,我們不用擔心接下來的生產以及給供銷社供貨問題。按照之前已經商量好的,工廠到臘月二十八停工,到時候積累的產能足夠支撐兩邊供銷社過完年。”
“行。”沈衛民點頭答應。
兩個人站在廠房門口低聲交談事情,麵色嚴肅,頗像樣子。
沈東林和沈衛民在輩分上是叔侄,在工廠是上下級,什麼場合應該怎樣相處,他們兩個分的非常清楚。不過村裏人大都是第一次看見。就兩個人現在商量事情的模樣,就算不知道他們的關係,也能區分出兩人的層級。
“你們看三柱子這架勢,可真有廠長風範,能管住他七叔。”
敞篷下麵坐著幾個婦女,她們分工不同,燒鍋、看烤箱、還有挑揀幹果的,現在天寒地凍,窩在鍋爐旁邊要暖和很多,幾個湊在一起還能說說話,隻要不耽誤幹活,一般不會有人管。
此時有人開口說起沈東林和沈衛民,其他幾個都隨著看去。正巧看到沈東林說了幾句話之後,沈衛民點頭答應。猜想應該是沈東林提的意見或者回報的事情得到了沈衛民的認可,很明顯的層級關係。
“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三柱子是工廠的發起人,現在又是工廠的廠長,一家人都在工廠忙活。大爺爺不是說了七叔是給三柱子當副手的,不過總的來說都是為工廠好。”沈四嫂撇撇嘴,她是工廠開始招工第一批入廠的,當時除了李招娣工廠隻有範英她們兩個人,對沈東林和沈衛民之間的關係更了解些。
“話不能這麼說,剛開始工廠所有事情都是東林在管理,三柱子在機械廠辭職回來之後,才做了廠長。東林能服氣,也不是一般人。”
“三柱子能力強,認識人多,要不然這工廠能辦起來?說到底從一開始這工廠的生產和規劃都是三柱子在做,要不然東林能服氣?”有人向著沈衛民。
眾人都點頭,這話說的可有道理。
真要說起來,沈家溝人還是覺得沈東林更能耐,如果不是事實就擺在跟前,他們永遠都想不到這樣人竟然甘願被沈衛民壓一頭。
首先,沈東林是鎮上人,這足以讓渴望走出去卻大都走不出去的沈家溝人有種遙不可及感,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事實上大家從內心就覺得對方高人一等。其次,大爺爺的輩分高,是村裏一等一的能人,是沈家溝為數不多自己走出去且闖蕩出名堂的人,這也就造成沈家溝人對沈大爺爺一家都高看一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沈東林是一名軍人,未退伍之前上升勢頭極好,之前一直是沈家溝年輕一輩的榜樣。雖然都搞不清楚他的具體職務,不過據說轉業之後是給分配正式工作,這可不得了。
因此當初他進沈家溝食品加工廠,很多人都不理解。當然不理解也給予了尊重,畢竟沈東林經曆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人家要什麼有什麼。但他給沈衛民當副手是大家是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不管是輩分上還是從履曆上,他們的關係都不該是這樣的,但是他們就是這樣的。
沈東林非常尊重沈衛民,關於工廠一些大事的決定都是有沈衛民拍板決定的,直到此時,他們才真正意識到——
沈家溝食品加工廠的廠長是沈衛民。
“三柱子是有出息,你說咱們之前怎麼都沒發現呢?還是人家趙老四有眼光,早早就把閨女嫁過來了,找了個潛力股女婿。”有人酸溜溜的說道。
“這話你可別讓二嫂子聽見,琪妮兒嫁過來之後,趙家揚言要和她斷絕關係,可把二嫂子氣得不輕,聽說是因為趙二妮兒的關係。”有人壓低聲音說道。
“趙二妮還在家待著呢?這離婚都這麼久了,趙老四兩口子都沒想著給她再找個婆家?”
“她要求高著呢,相看了幾家沒中意的。也不看看自己都是二婚,還要求這要求那,男方要是能有那些條件,不早娶黃花大閨女可,誰還看得上她?”
“話也不能這麼說,趙老四家還有個大閨女支撐著呢,生活水平不差。聽說想給趙二妮兒招個上門女婿呢?”
“啊,你聽誰說的?”
一群婦女聊起了興頭,雖然話題已經跑偏但是沒人在乎。
她們誰也沒有注意趙琪就站在旁邊房間的門口,聽到這些話後,往旁邊避讓了下,愣愣在當場不言語。正巧被已經完事、準備離開的沈衛民看見,他駐足聽了聽幾個嬸子大娘說話,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沈衛民往前走了幾步,假意咳嗽了下:“各位嬸子大娘,咱們做工的時候就不聊天了唄,別再數錯了貨。”
幹活的幾個婦女趕緊稱是,開始悶頭幹活。在背後說人閑話被聽見,大家都有些不好意思。沈衛民倒沒太放在心上,他走到趙琪身邊,拍了拍她的肩膀,領著她進了旁邊閑置庫房。
沈衛民替趙琪整了整帽子,趙姑娘頭發長,全部固定在帽子裏總有幾縷不聽話。他低聲笑著問道:“咱們不是說好了,不管趙家事情了,怎麼還是一臉委屈相?”
要想完全不知道趙家的事情不可能,畢竟大家在一個村裏住著,就算不刻意打聽,也總有人會在你耳邊叨叨叨。關於趙姑娘是趙老四和宋引弟的閨女這個事實也注定讓她和趙家脫離不了幹係,起碼在外人眼裏不可能。
凡事都講究事在人為,這件事情上趙琪並不準備妥協,她甚至提都不想提趙家。別管別人說什麼她隻要保持身心獨立,趙家就無法幹擾她。關於這個決定,她也和沈衛民商量過。
沈衛民當然站在自己媳婦兒這邊,且全身心的支持她。嫁閨女和兒子娶媳有所不同,隻要趙琪不樂意,隨趙老四和宋引弟怎麼鬧,他們受到的影響都不算大。再說沈家也不是吃素的,就李招娣同誌一個人的戰鬥力就夠趙家應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