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
趙琪的18歲生日對於沈家, 特別是沈衛民來說挺重要。不過,在其他人看來,根本沒有什麼。
她是小輩, 沒道理為了給她過生日邀請長輩們來家裏, 興師動眾。
所以李招娣在請人的時候, 都說是家席, 是為暖房。除了沈東林之外, 請的全部是家裏正經親戚, 親舅, 堂舅, 大伯,堂哥,表哥, 再加上沈秀一家,數起來也就是幾家人, 但大人家孩子算起來沒有五席根本下不來。
這幾天農閑, 所以一大早家裏就有人過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因為沈衛民在沈家溝混出了名堂, 所以全家人都沾光。
這是一定肯定和確定的。哪個都不是聖人, 所謂任人唯賢, 前提是自身有時得賢能的能力,其次是要有賢能。但是這裏麵忽視了一個前提, 那就是任用的那人, 必須是自己信賴之人。
如果缺少了信賴, 就是那人在賢能也不可能受到重視。所以在這些之外,就有了另外一個詞任人唯親,在某種意義上, 這個詞有貶義,但在一切初步開始的時候,都是從這個詞開始的。古有皇帝要想截竿而起,靠的就是鄰裏相親,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從沈衛民決定辦工廠之初,盡管他們心裏有疑惑,不信任,但還是盡自己的能力給予了幫助。幾個舅舅都不是多話的,不過不管是對待母親,還是對待他,都盡心盡力,天黑後送到沈家的那一麻袋一麻袋的幹果,沈衛民到現在都忘不掉。
現在幾個妗子幾乎都在工廠幫忙,舅舅們知道避諱,不想給他添麻煩,隻有在工廠忙不過來的時候才會過來幫忙,倒是幾個表哥表弟整天往沈衛民身邊湊。
比起和幾個舅舅,妗子親近,沈衛民和舅家表哥表弟就疏遠很多。不管是之前原主的時候,還是之後他變成沈衛民之後,都是如此。
李家最大的孫輩兒就是李豪,這是個不服管教的,在沈家溝也是有名的頑劣人物。全村的小輩裏誰都不服,就
服吳林當初因為和趙琪的婚事,他還找了沈衛民的幾次麻煩。
後麵被家裏爹娘教訓了幾次,才有所收斂,去年成親之後,倒是成熟了許多。現在見到沈衛民,再沒有以前的不羈,溫和可了許多。
“表弟,我過來了,”說曹操,曹操到,進門的可不就是李豪嗎?
他旁邊站著的是他的新婚妻子,同時也是食品加工廠的工人仝靜。說起這個,還有一段趣事。
李豪去。同學家裏玩耍,碰見了銅鏡。一見鍾情參照著。大鏡子去提親。李豪當時正值結婚的年紀,大妗子沒想太多就去了扔姑娘。家裏第二庭條件挺好,上麵四個哥哥才有這一個閨女,從小就是驕陽長大的。當然看不上窮山溝溝裏的窮山,窮人家。不過這個姑娘是個有成算的,主動提出,如果李佳答應她的條件,她就願意嫁。
這個條件就是李佳得保證讓她進食品加工廠。
當時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沈衛民沒有憤怒。奇異的還有些驚奇,竟然有人因為可以進食品加工廠。作為自己終身大事的交換條件,他作為食品加工廠的廠長,應該高興才是。這起碼證明他們工廠在某種意義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不過作為表哥的表弟,大舅的外甥有些話該說還是得說這個條件,他可以答應。畢竟隻要那姑娘嫁到沈家溝來,她就是池山生產隊的一員,讓她進食品加工廠幫忙怎麼了?也沒有人會在這件事情找他茬兒。
不過,麵對上門提親者,她沒有仔細詢問男方的條件和誌向,卻提出了一個交換條件,這樣的人恐怕不容易捂熱。結婚是終身大事,絲毫馬虎不得,不管是為了男方還是女方,都應該謹慎。
無奈當時李豪就開了這一竅,認準了人,姑娘無論如何都要娶這天下,哪有父母拗得過過兒女的,到最後大劍和大妗子求到了沈衛民麵前,沈衛民當然是答應。
仝欣進入沈家溝食品加工廠之後,不說頂努力,但也不至於拉誰的後腿,就隻是中規中矩。和李家相處的也算可以,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纏
,大概也有他們之前對她印象極差的緣故。
“表哥,表嫂,”沈衛民往前迎了一步,“我娘之前不是專門說了,不讓大舅大妗子給我們準備東西,怎麼還是大包小包的?”
李豪什麼德行,沈衛民還能不知道?雖然大包小包在他們手裏掛著,但他可以肯定的是這些都是大舅大妗子準備的。
李豪也不居功,“爹娘說我姑剛住進新房和該用些新物件,親家爺爺木匠活好,他不整那個。這是我娘給姑姑姑父、兩個孩子,還有表弟和弟妹裁的衣裳,正好去年自留地裏收了些棉花,就做了幾床薄被,晚兩天就能用的著了。”
李豪邊走邊把東西拿進堂屋裏。
李招娣剛出門就見侄子大包小包掛了全身,她快走兩步,趕緊去接東西,“三柱子你就幹看著?趕緊給你表哥幫忙把東西拿屋裏去。”
出嫁姑姑疼娘家侄子,急起來連自己兒子都得隨意使喚。
沈衛民倒不放在心上,他扶住李豪身後的包裹,替自己爭辯:“娘,你可不能冤枉我,剛剛我想把表哥手裏的東西接過來,他不讓。”
李招娣睨了家老兒子一眼,說到底就是不想伸那把手,說這麼多做什麼?要是把侄子換成琪妮兒,你看誰往前跑的快,若論客氣和爭讓,誰能比得上他家三柱子?
說了兩句話就進了堂屋,李招娣幫著把東西放在炕頭上:“你這孩子也忒實誠了。你爹娘也是能一起過來幹啥不一起過來,還讓你拿著這些東西先到家裏。”看侄子熱的滿頭大汗,正要去給他倒茶水,回頭就看見啥也沒拿,一身清爽站在那裏的仝欣。
這個侄媳婦是侄子自己求來的,當初為了把人娶回家,老兒子還專門走了後門,一直到現在老太太都看他有些不順眼,覺得她讓兒子變得不幹淨了。現在看到他一身輕鬆,更覺氣惱。
不過,就算是剛出嫁的姑娘,再回娘家都成了客人,更何況她已經出嫁了幾十年,雖然是個長輩,教訓侄媳婦還是名不正言不順,算了,回頭和大嫂說聲
吧。小夫妻倆,一個願打一個願來,他何苦上趕著當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