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眉頭一皺,反駁道:“可是我聽說他們的混亂是相對的,若是我們貿然進去,肯定會發生偏離。”
“昭卿,此話怎講?”
楚王吧目光轉向昭和,現在每種意見都要聽,做的可是滅人國家的事。
昭和說:“屈大司馬是帶兵的人,那他應該知道,一個在絕境之中的人厲害還是有退路的人厲害?”
屈伯庸說:“絕處逢生,這樣的人絕對是不能惹,避而遠之。”
屈原插話道:“那我們想辦法讓那些絕望的人擁有一點希望,這樣不就可以一一擊破了嗎?”
楚王一聽,眼前一亮,說:“還是屈原腦子比較活。”
屈原說:“我隻是提了個建議,實施還是要靠各位。”
昭和被他噎了一下,有些不爽,“你以為那麼容易找到突破口嗎?”
“當然沒有,不過我想已經找到。”屈原不回答他的話,而是看向他的父親,這個屈大司馬,手握著屈家軍這張牌,怎麼玩都行。
屈伯庸偏了偏身體,說:“我發現現在的越國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厭戰情緒嚴重,那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勝算如何。”
許久不說話的木易,他補充道:“厭戰不代表他們沒有戰鬥力。”
屈伯庸看了一眼木易,“確實,不過我若是說他們已經在餓死的邊緣呢?”
“這……那就真的沒有什麼戰鬥力。”
屈伯庸說:“我得到的信息中,就有越國正在鬧饑荒,加上他們那些大貴族,相互爭奪,每次都弄的他們下麵的田地無法耕種。”
楚王這也看出來了,“大司馬準備的真充分,那接下來就交給屈大司馬籌劃,你們要好好幫助屈卿家。”
“是。”
拍板完之後就隻剩下屈家的事了,接下來楚王還要交給更多兵權。
楚王對屈伯庸一家那是絕對信任,尤其是對充滿詩性的屈原。
屈原在權縣辛苦當了一年縣尹之後,那政治水平那是直線上升,無論是眼界還是其他方麵,看的都比較透徹。
最近,楚王非常想讓屈原接手一些重要的事物,讓他的權力大一點,可是屈伯庸對兒子的要求比較多,楚王作為大王,也不能隨便要求人家隨便做事。
讓楚王欣慰的事,屈原居然主動要求跟隨著他,從側麵多了解大家的行政理念。
屈原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很多東西都看不下去,這也想改,那也想改,這樣做的後果是,得罪越來越多的人,而他的改革理念確實讓楚王非常欣賞。
然而,政治不是作詩,擁有一支筆,靈感一來,就是揮筆去做。
屈原追去的美政,正是楚王追求的,這種不謀而合的默契,讓楚王熱血沸騰,作為一個大王,很少會有這樣的衝動,然而他恰巧被屈原激勵起來了。
不過,楚王壓住了衝動,他不能一下子讓屈原投入政治改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