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馮世叔(1 / 2)

第二十三章 馮世叔

馮立並沒有張叔大這麼高的敏感度,不過,他秉承一個數學家熱情,也對這個刻漏特別感興趣。

一方麵,馮立對如果周夢臣這種直接在製造源頭就引入數學概念,很感興趣。之前不能說沒有。畢竟造什麼東西,也都會測量尺寸,但是與周夢臣這樣做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那僅僅是造一個已經有的器物。而周夢臣這種辦法卻是無中生有,完全是根據數學推演的。馮立在一直主張算學是實用之學,但是他所謂的實學之學,也是解決很多具體的數學問題,比如說清丈田畝,賦稅征收,工程建設,糧食運輸,等等。這是馮立完美沒有聽說過的應有方麵。

他自然是感興趣了。

另外一個方麵,卻是這個時代數學家的常態。

天文與數學不分家。

幾乎上所有古代數學家是能與天文學家劃上等號的。傑出的天文學家,一定是一個傑出的數學家,而傑出的數學家,也一定會努力解決一些天文學上的問題,蓋因所有數學的應用領域之中,也唯有天文方麵上的數學問題,乃是古代數學應有的最高峰。

但凡想在數學上有所有建樹的數學家,都想在天文學上有所發揮。

這也是為什麼,明代嚴禁民間私習天文,卻會導致數學水平一落千丈的原因。

馮立這個數學家是有水分的。明代本來就是數學的低穀期,而馮立在數學上的建樹,也不過是在武昌城中有一點點名聲而已。但是要說馮立對天文學沒有想法,卻是錯了。

隻是天文學並不是誰都能夠搞的。

周夢臣家中的鍾鼓樓其實也有一些觀星台的特征。畢竟陰陽官記載災異之一,也天上各種天象。比如十三年前,哈雷彗星的出沒。馮立也有觀星的習慣。

雖然這個時代,觀星不需要一些光學儀器,或者不能說不需要,而是沒有。但是一些計量時間的工具卻是有的,否則怎麼記載什麼時候忽然出現的彗星,或者流星雨。

所以馮立對刻漏是有需求的。

馮立繞著這個刻漏轉了幾個圈,忽然說道:“賢侄,可否拆開看看?”

周夢臣眉頭微微一挑,心中一喜,心中暗道:“已經成了。”周夢臣知道他已經打開了上流社會的渠道。

大明上流社會是那些人?

如果是在北京,自然是勳貴,皇室,百官。但是在武昌這個地方,也就是楚王一係,還有當地士大夫,也就是讀書人。馮立看似身份不高,卻正好是圈子裏麵的人。有了馮立這個一個客戶之後。

還怕沒有下麵的客戶嗎?

周夢臣立即說道:“世叔有言,侄兒敢不從命。”立即將周大壯叫過來,他們兩個一起動手,將整個水鍾大卸不塊,周夢臣更是一點點給馮立講解其中各項原理與數據,有了實物對比,比之前空講,要容易理解多了。

馮立說道:“這個東西不錯,賢侄出個價錢,讓人送到我府上。”

周夢臣立即說道:“小侄哪裏敢要世叔的錢,既然世叔喜歡,就當是小侄一點點的心意。”

馮立輕輕一笑,說道:“如果是別人,我就收了,反正不值幾個錢,但是你我就不能收了。你稱我一聲世叔,我總要照顧你一二吧。這樣吧,你去府上,讓管家支百兩。”

周夢臣聽了,一時間不知道該做如何反應了。

一方麵感激馮立的照顧,一方麵覺得這與他的計劃不符。

馮立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這東西,是不值一百兩的,隻是看好周夢臣,見周夢臣家境並不富裕,借此照顧一二。但是對於周夢臣來說,有一百兩固然好,但是他的本意,卻是想將這刻漏作為一種商品賣出去的。

誠然,武昌城中有錢人是不少,有很多人不拿一百兩白銀當成一回事。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的,大多數人全家的家當未必有一百兩。即便士林中人,也不是誰都能痛快的拿出一百兩白銀的。

如果他收了馮立一百兩,也就無形之中將這個刻漏的定價,定為一百兩銀子,如此一來,整個武昌城中能賣得起的人,又會有多少個啊?

周夢臣說道:“謝過叔父,但是這水鍾,實在不值這麼多?”

馮立說道:“怎麼現在不認我這個世叔了?”

一句話將周夢臣噎著不知道怎麼說了。

禮記有言:“長者賜,不敢辭,辭之不恭。”長輩要給小輩東西,即便不好意思接受,也不能不接受,否則就是非常沒有禮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