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不是真理,這是一個詩人對自然界的感受,莊周是表示自己作為一個詩人的敏感,季先生也沒有讀懂“從何而知”這一句。惠施死了之後,這樣愉快的交鋒就沒有了,他隻有帶著自己的學生在漆園講課,一天一邊走一邊講,見到一棵樹,他說:為什麼這麼好的樹木,那些伐木工人走過的時候為什麼看都不看?學生也覺得奇怪。莊子說:這棵樹,名字叫樗,就是我剛才講的臭椿,不但氣味難聞,而且木質惡劣。你看我就是因為品質惡劣,所以現在活得上好,品質好的早就被鋸掉了。莊子講課就這樣,不像我們現在還有講義,講義還要經上麵審查。莊子說,天晚了,下麵有我一個朋友,大家去吃飯。到了之後,朋友很高興。大家要吃晚飯,朋友對仆人說,莊先生這樣營養不良,給他們殺一隻鵝。仆人說,有兩隻鵝,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殺哪個?主人說殺不會叫的,會叫的留著防賊。弟子聽到之後都笑了:老師叫我們無用,但是這裏無用的被殺了。
莊子後來又遇到另外的狀況,有用的被殺。弟子問:老師到底要我們作什麼樣的人?無用?但是無用的鵝就被殺了。莊子說。我要你們學,站在這邊看你是那邊的人,站在那邊你是這邊的人,但是你哪邊都不是,你是夾縫中的人。於是這跟儒家不一樣。儒家要我們積極投入,白天工作夜晚加班,他在《養生主》說,人要在夾縫中中生活,“緣督以為經”。古人的衣服是背後兩片縫合攏的,中縫叫“督”。莊子說人就應該這樣,不要陷入任何一方。要緣著中縫走。除了這個比喻,他還說,整個社會運轉就像一個圈子,所有的人事糾紛衝突戰爭報複都在這個圈子上。莊子的意思是說,這個圈子上任何一點都可能是矛盾雙方某一方的據點,因此任何一點都不能站上去,否則人家一打,你就成為犧牲品。那麼怎麼辦?莊子說,你站在中間,懸空,隻有這樣,才可以,這就是我們民間說的跳出是非之地。每個單位都有兩派,你不要加入任何一派。這樣都會給你帶來無窮的痛苦。莊子說:“得其環中”。這樣你可以不懷有成見,公平看待雙方,這樣才能夠活夠你的天年。
莊子從來不讚成什麼鍛煉,練功之類,他強調每個人都有天年,來自遺傳密碼,隻要你活夠了自己的天年,你就是長壽的。還要去求長壽,這樣就違反自然了。
20世紀90年代初期,社會時興練氣功。他們聽說我寫莊子,莊子是道家,他們也是道家,也許認為我是同誌,看了我笑了,莊子是不主張這些的,他認為這樣練功是違反自然的。這樣,他活了83歲,當時平均年齡隻有40多歲,相當於活了兩個人生,相當於我們現在活120歲,生活如此艱苦,也沒有吃什麼補藥,隻是留下這部著作,有思想有文學,是先秦諸子中唯一一部有資格稱之為文學作品的書。《論語》《孟子》《老子》都不能稱為文學。曆代的統治者都不喜歡《莊子》,秦始皇也燒過,但是還是留下來,原因就是他是文學有文采,有比喻,很有味。南北朝的時候主張玄宗,主張清談,談得最多得還是《莊子》。那時候他的讀者多得很。《昭明文選》說莊子的書應該是一群好朋友坐在這裏,找一個14歲的姑娘給我們朗誦莊子的《秋水篇》,這才是一種享受,這正是懂得文學的人才知道怎麼去閱讀《莊子》。因此,雖然有很多謬論,但是我們理解他,原諒他。
流沙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