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5章 海鬥士(求月票)(2 / 3)

一方麵,海瑞冒死上疏早已經名動整個大明,這毅然是官員的楷模。另一方麵,海瑞僅僅是舉人出身,卻是讓他們心裏多少有點不平衡。

雖然大明有舉人官擔任知府的先例,但這些事情都是大明早期才有的好事,且不可能是鬆江這種一等一的大府。

隻是如今,海瑞卻打破了這個常規。以一小小舉人功名進入大明官場,而今登上鬆江知府的寶座,成為他們這幫進士官的上司。

不過他們心裏亦是清楚,海瑞坐在上鬆江知府的寶座既有海瑞直諫皇上所贏得的政治資本,亦有那位權傾朝野林閣老的提攜,卻不是他們這些小小通判能夠說三道四的。

身穿四品官袍的海瑞端坐在公堂上,隨後又接見華亭縣衙黃熾等官員,這才算是跟所有屬官都見過麵。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鬆江府的土地肥沃,更是大明棉花的生產基地,但下轄僅有華亭和上海二縣。

海瑞麵對在場所有官員,卻是直接開門見山地道:“本官的一些作風,想必你們都早有耳聞!今朝廷既然要讓本官出任鬆江知府,那麼我海剛峰自當盡心盡責,定然不會跟奸小之人為伍!你們若是還以為還能在此繼續為非作歹,那麼便是大錯特錯,要麼給本府夾起尾巴乖乖做人,要麼就及早離去。”

跟著當初到戶部兩眼一抹黑不同,對於地方的治理早已經了解於胸。雖然鬆江府衙要更大,更顯複雜,但這些都不算是事,他有絕對的信心將鬆江府打造成為第二個淳安,亦是做好跟整個鬆江府官吏對立的準備。

“下官謹記!”鬆江府的一眾官員默默地交換眼色,發現這位海筆架果然是名不虛傳,當即恭敬地拱手道。

在海瑞的要求下,此次上任連酒宴都直接取消,故而大家接下來並沒有吃酒行樂的環節,卻是紛紛返回各自的衙署中。

海瑞看著其他官員離開,卻唯獨留下鬆江府同知王弘海。

王弘海亦是學著老師那般,年紀輕輕便開始蓄胡,而今胡子已經初具規模,身上亦是多了一份官威。

他本是嘉靖四十一年的狀元郎,被授翰林院修撰,有著人人羨慕的錦繡前程。隻是他有著自己的操守,卻是堅持前往獄中探望老鄉海瑞,最終被外放上海擔任知縣。

由於治理地方政績卓著,加上海瑞被特赦和正名,王弘海亦是順利洗清昔日的罪名,故而原吏部尚書高拱將王弘海直接提拔為正五品的鬆江府同知。

現在二人在鬆江府再次相見,特別還成為鬆江府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這無疑亦算是一種緣分。

海瑞早已經知曉王弘海的遭遇,抬手讓王弘海坐下,略帶謙意地對著王弘海道:“紹傳,你的事我在獄中都聽說了,是我誤你的前途!”

“海公,倒亦不算是連累!正如老師所言:隻有真正到了下麵,才能知道人間疾苦,知道百姓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知道如何才能協助皇上治理好這個國家!”王弘海麵對著海瑞的致歉,卻渾不以為然地搖頭道。

這倒是一句實話,雖然他離開翰林院脫離詞臣的序列,對他的仕途有著極大的負麵影響。但在治理上海縣期間,讓他收益良多,亦是感悟良多,卻不是翻幾本古書所能明悟的。

海瑞看著王弘海如此態度,心裏亦是安定不少,便是來了一些興致地考核道:“紹傳,那你以為應當如何才能做好這個鬆江知府呢?”

“除暴安良,增加織戶的收入和推動鬆江的棉布貿易!”王弘海稍作思索,顯得不假思索地回應道。

海瑞的眼睛閃過一抹失望,卻是輕輕地搖頭道:“除暴安良倒是可以,增加織戶收入怕是不妥,至於推動鬆江棉布貿易不過是肥了那幫富戶。哪怕有人因此富起來,亦不過來添幾個為富不仁之人,此舉殊為不妥!”

“海安所言在理!”王弘海卻是知道他麵對的是守舊派海瑞,而不是那位能夠高瞻遠矚的老師,亦是溫和地敷衍一句,而後又是一本正經地道:“海公,我想送你二個人,還請不要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