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早就等待在顏家的大堂之中,一見顏老爺子出現,趕緊起身行禮,雙方見禮已閉,分賓主落座。
徐鎮川以子侄之禮,侍立在顏老爺子身後,忍不住打量這位大唐財相。
隻見他年歲不算大,生得一副俊朗的外表,尤其多年為官之後,養成了一副凜凜官威,即便在顏老爺子麵前有所收斂,卻也是一副威嚴姿態。
劉晏也注意到徐鎮川的目光,便開口詢問顏老爺子。
“這位小郎倒是少見,不是姓甚名誰,莫不是顏公老家來的子侄?”
顏真卿搖搖頭。“不過一個不成器的記名弟子,近日跟隨我學習書法而已,不必管他。”
劉晏點頭,開始說正事。
“劉某冒昧前來,乃是有一事相詢,還望顏公不吝賜教……”
徐鎮川在旁邊一聽,這才明白了劉晏所為何來。
原來,在顏老爺子死守平原郡的時候,那時候安史叛軍勢力浩大,平原郡的環境很是惡劣,不但周邊郡縣全都投降了安史叛軍,就連平原郡內也沒有什麼糧秣,指望著朝廷派出援軍、安排後勤,那根本不可能,隻能自己籌糧。
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顏老爺子看著滿城軍民也沒啥好辦法。
這個時候,他身邊的一位幕僚出來了,對顏老爺子說,咱們不就是沒錢麼,好辦,平原郡地處山東東道,距離海濱不遠,這個地方別的不多,鹽有的是,既然朝廷不能提供咱們糧秣,咱們就得從鹽的身上想辦法了,漢代就有鹽鐵之論,隻要對食鹽進行國家專賣,還用愁錢的事情麼。
顏老爺子一聽,成,就這麼辦。
結果顏老爺子一改大唐初期對食鹽買賣放任自流的態勢,把食鹽以國家名義收集,然後再以國家名義買賣,從中獲利良多,支撐了平原郡在安史之亂時候的整個地方財政,這才有顏老爺子死守平原郡的壯舉。
事實上,食鹽專賣這件事,乃是事出從權,要不是安史叛軍把平原郡和朝廷之間的聯係徹底分隔,以顏老爺子清雅方正的性子,也絕對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不過他這無心之舉,卻是稱為了大唐食鹽專賣的第一人,同時也給大唐財政人才提了個醒。
這個人是誰?
第五琦。
劉晏之前的大唐財相。
在北海聽了顏老爺子的經曆,立時驚為天人。
在肅宗朝乾元元年加度支郎中,兼禦史中丞,創榷鹽法。隨後遷戶部侍郎,專判度支,領諸道轉運鹽鐵等使。
這就算是正式拉開了大唐鹽鐵專賣的序幕。
就連鹽鐵使這樣大唐中後期最為重要的職位,都是因第五琦而設。
不過呢,鹽鐵專賣這種事,經過多年的發展,第五琦一開始製定的體製,卻開始漸漸不適應大唐的財政。
劉晏初任大唐財相,正是要想辦法改革一下鹽法。
所以,免不了要請教一下顏真卿這位“食鹽專賣第一人”。
這才有了劉晏親自登門求教的事。
顏老爺子一聽,知道事關大唐財政,也不藏私,便把自己當初實行食鹽專賣的種種合盤托出。
而徐鎮川在一邊聽了,不由得心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