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再說最後一點,跟著本王從夏國到秦國的七個兄弟。”秦曜陽說,“在某些人看來,這也是可以抨擊本王的一件事情,畢竟,本王七個兄弟,在夏國也並非無名小卒。”
“隻是,本王需要提醒一點,本王那七個兄弟,在半個月前,已上了秦國的戶籍,如今,他們是秦國人。至於夏國那邊,他們都是已經死了許久的人。”
“也就是說,他們拋棄了他們在夏國的身份,跟著本王到了秦國。本王希望,在往後很多年,朝堂都沒有人拿他們的出生說事。否則他們能為了本王拋棄的,本王同樣可以為了他們拋棄!這句話,本王希望朝中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能記住!”
“最後的最後”秦曜陽猛的轉身,朝秦皇單膝跪下,“求父皇允兒臣帶兵,奔赴邊關!”
秦曜陽的請求,讓太多人措手不及。
開始還在拚命解釋自己的立場,忽的就要請求帶兵打仗了!
讓秦曜陽去邊關,原就是太子一脈今日早朝的目的之一。
秦曜陽一沒帶過兵打過仗,二沒有熟悉的將領,三,這次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局,夏皇和太子聯手,秦曜陽一旦去了邊關,不是簡單的腹背受敵,而是甕中捉鱉。
秦曜陽是鱉。
如今,這隻鱉主動要進甕,他們忽然就不知道怎麼辦了,支持鱉去,還是反對鱉去。
這隻鱉提出這個請求,究竟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持成?
他們很想請示一下太子,隻可惜,此刻的太子,還在孤零零一個人祭天呢!
“裕王,你沒打過仗吧?”秦皇緩緩開口。
太子一脈立即聽明白了,秦皇這是不想秦曜陽走。
可不走怎麼行?
不走的話,太子的計劃就無法實施。
很多人很想出列替秦曜陽回答這個問題,可,秦皇點名問話,他們還沒這個膽量替誰回答呢!
“回父皇,兒臣是沒打過仗,隻是當年為了追求王妃,去過夏國的漠北一趟。雖不曾行軍,但見識過鳳家軍和匈奴鐵騎的厲害。”秦曜陽答,“若父皇給兒臣一個機會,兒臣保證會快速成長起來。”
“成長”秦皇緩緩咀嚼這個詞語。
夏國屯兵邊境一事,秦曜陽不會不知,他隱而不發。直到今天,他忽的請旨領兵。他是真有對敵之策,還是想乘機奪兵權?
秦皇在想,到底要不要秦曜陽去。
他發現他忽然有點舍不得這個兒子,萬一萬一秦曜陽死在那裏怎麼辦,貴妃怎麼辦?
“是的,是成長。”秦曜陽道,“從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將領生下來就會打仗,兒臣同樣如此。身為秦國人,無論是父皇的兒子,還是普通百姓家的兒子,從小灌輸的一個認知便是保家衛國!夏國來犯,兒臣希望能率領我秦國的兒郎們,將夏國.軍隊趕出我們的地盤!”
秦曜陽這話說得幾分義氣,朝中稍年輕一點的大臣,不覺有了一點熱血沸騰,可年長的一點的,特別是兵部的,卻在想,裕王的請求是率兵,也就是將軍。
那麼,他有足夠的戰場經驗和兵法嗎?
於是,有人立即就反對了,直言還是要有經驗的大將軍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