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貝州(上)(1 / 2)

貝州城位於永濟渠北岸,是隋代大運河上的一處要地,也是魏博軍北方重鎮。由此順永濟渠南下,不到兩日便可直抵魏博軍節度所在地魏州,正是此次盧龍軍南下的首戰之處。

此刻的貝州早已四門緊閉。城牆並不算高,也就兩丈掛零,隻是城外引了清河水,形成護城壕溝,將貝州城四麵護了起來。隻要能安穩渡過護城河,搭上梯子便能登上城樓。是以,等後續大軍趕到後,隨軍民夫營便開始伐樹造梯。

健卒營前營指揮周知裕從中軍帳出來,心情有些沉重。

魏博軍老帥羅宏信病死,少帥羅紹威繼任,自為留後,並向朝廷請旨,等待節度任命。年輕的羅紹威算什麼?在老帥羅宏信在世時,隻是一個鬥雞走狗的紈絝罷了,就連魏博本鎮內的許多牙軍大將都不服氣。當消息傳到幽州時,盧龍軍上上下下都認為這是天賜良機,正是兼並魏博的大好時候,於是紛紛攛掇大帥起兵南下。周知裕當時也非常讚成,是第一批上書建言的軍將之一。

於是劉大帥果斷起兵,集結盧龍軍本部精銳五千衙內軍,又點了八千霸都騎兵、兩千山後子弟、三千銀葫蘆都和各關州鎮兵八千,並大募節度府下轄十三州三十五縣,征得一萬青壯,編作五營健卒。不僅如此,義昌軍節度使、少帥劉守文也帶兵萬人趕來助陣。兩軍在巨馬水畔會合,光是戰兵就近五萬人,連同征發而來的數萬民夫,誇兵十萬!

很多隨大帥起家的親信將領都得到了提拔,周知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原本為大帥親衛,後調至霸都騎成為騎將,這次被直接任命為健卒前營指揮、翊麾校尉,秩從七品上,官爵足足提了兩級,手下管轄的兵馬也從一都兩百騎擴充為一營兩千人。

此際雖說天下大亂,名器濫授,差遣與職官相當混亂,而且健卒營的步軍比不上霸都騎兵精銳,才成軍的新兵也完全不能和久經沙場的老兵相媲美,但至少周知裕成為健卒前營指揮後,已經可以獨當一麵了!何況燕趙子弟多慷慨之士,素來就是極好的兵源,大部分青壯都常年習武,比其他地方要強得多,拉上戰場就能搏殺。假以時日,隨著健卒營在逐鹿中原的戰事中曆練出來,他周知裕也必將擁有更美好的前程!

反觀對手,作為大唐延續近百年的藩鎮三強之一,如今的魏博軍早已是明日黃花,除了八千牙軍仍為當世精銳外,其餘卻並無什麼太好的軍備。可魏博鎮所轄六州卻著實是一塊肥沃的土地,不僅灌溉發達、農耕完備、田畝豐美,而且人煙稠密、丁口眾多,此外,更是盧龍軍爭戰中原的必經之所。若是攻占此地,除了獲得豐厚的輜重接濟外,也等於打通了南向的通道。

就在大軍合圍貝州之時,南邊斥候卻出來消息,汴軍北上了!這絕對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消息,當時大夥兒合議,都認為如今河東李太師與宣武的朱太尉正在兩相征伐,是顧不上魏博的,更何況朱太尉的汴軍還在圍剿叛逆秦宗權,更不可能救援魏博。可是怕什麼來什麼,大家都沒想到汴軍竟然有如此實力,在東西兩線同時用兵的時候,居然還有餘力救援魏博!這個消息壓在大夥兒的心頭,沉甸甸的。

並且,貝州拒絕了開城納降。麵對盧龍軍大軍合圍的威勢,一個小小的貝州城居然敢負隅頑抗,真不知道守將吃了什麼熊心豹子膽!可現在問題來了,攻城戰並不容易,憑借數萬大軍當然能夠吃下小小的貝州,可這需要時間,如今什麼最缺?卻恰恰是時間。若是在貝州城下拖個十天半月,等汴軍援兵趕到,將來攻打魏州的時候,會增添多少困難?

剛才軍議的時候,大夥兒臉色都不好看,大帥在帳中發了脾氣,要求三日而下貝州,作為健卒營指揮之一的周知裕當場就接到了攻城的命令。接到命令並不奇怪,他也早有心理準備。健卒營是臨時征募的青壯,比不得那些久經殺伐的隊伍,沒有經過戰陣的訓練,在野戰中是不能單獨使用的。但燕趙大地不同別處,這裏民風彪悍、百姓豪邁,青壯健兒中多遊俠、多勇士,讓他們列陣野戰或許不行,但一個對一個,卻不輸於任何人!所以由健卒營來攻城正好可以發揮長處、避免缺陷。

周知裕本來也做好了第一個請命攻城的準備,但接下命令的時候,心裏卻感覺有些著慌。按理來說,城牆不高且兵力單薄的貝州應該能夠輕易而下,因為戰前得到消息,貝州城中隻有一千鎮兵。但既然汴軍都出乎意料的北上了,此番攻城會不會又有什麼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