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魏州(一)(2 / 2)

薑苗好奇的看了看李誠中,道:“正中的是羅,應該是魏博羅大帥的帥旗。左邊那麵是葛,右邊那麵是賀……李郎眼睛怎麼了?是在貝州受傷了?”

李誠中解釋道:“沒有受傷,就是近視眼,哦,眼昏罷了。”

薑苗聽完點點頭,心中對李誠中的佩服又深了許多。這個時代患眼昏的人,大多都是飽讀之士,就薑苗偷學了幾年私塾的經驗而言,李誠中在他眼裏已經打上了“飽讀之士”的標簽。

李誠中當然不知道薑苗的想法,更不可能告訴薑苗當年自己是因為看了海量武俠小說才導致的輕微近視,隻是一邊冥思苦想,一邊喃喃道:“……葛……賀?葛……賀?”就他那種高中畢業便服役從軍的經曆,讓他回答誰是李白或許可以,知道晚唐時期著名的朱溫和李克用的一些大概事跡也行,但要從這兩個字裏琢磨出姓葛和姓賀的是誰,就著實為難他了。

當然,大唐亡於朱溫之手,時間是公元907年,之後朱溫建立後梁等等他也是知道的,這些東西小學曆史課上都學過,李誠中當然也記得。但是……光化二年究竟是公元幾幾年?這個問題對於他來講就太難了。所以直到如今,他也沒有確定出來大唐將在什麼時候滅亡。

薑苗一直就屬於這個時代的社會底層人物,就算前兩日升了陪戎副尉,從九品下,也仍然沒有脫離社會底層這個範疇,自然同樣不知道葛和賀到底是誰。

李誠中想不出這兩位的來曆,他也沒地方可問。整個盧龍軍都是頭一次南下,大部分人對這兩個叫做葛從周和賀德倫的汴軍將領都不甚了了,就算是如大帥劉仁恭之類的高層,恐怕也隻是道聽途說聽說過一些傳聞,知道這兩人很厲害,但是厲害到什麼程度,誰也不會放在心上。

想不起來的李誠中並不介意這兩人到底如何厲害,他介意的是自己無法有效的發揮穿越人士的優勢,比如根據對方的性格提出建議,或是按照曆史中記載的戰事細節提前打好埋伏。若是穿越到三國,他大可以在曹丞相麵前告誡他不要隨便把船連起來,也不要大半夜沒事往看不清人影的船上射箭,甚至可以提醒他逃跑的時候不要走華容小道。隻是……這是晚唐啊,在記憶中,這段曆史是直接由黃巢起義跳向了大唐滅亡,中間三、四十年的歲月中竟然一片空白!

當初要是帶著本晚唐曆史的書過來就好了,哪怕在壇子裏多看些介紹這方麵的帖子不也強的多嗎?李誠中遺憾的拍了拍自己的腦袋,懊悔不已。尚自沉浸在深深懊惱中的李誠中自然不會知道,這兩員汴軍將領會在這一次的魏州之戰中給盧龍軍帶來多麼大的深刻印象。

薑苗則一直耿耿於當日貝州城頭煙霧四起的那一幕,經常追問李誠中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李誠中隻能愛莫能助的攤開雙手,一臉無辜的樣子,告訴薑苗他也不太清楚。手頭的煙霧彈已經消耗完畢,李誠中算是徹底的與那個時代作了告別,他當然不可能向任何人解釋那天晚上發生在貝州城頭的事情。

想不明白的薑苗便有些神神叨叨的,口中經常念念有詞。李誠中也聽不大真切,隻是覺得薑苗看他的眼神有些不對,至於哪裏不對,他也說不上來。

這次兵圍魏州和上次攻打貝州不同,盧龍軍全軍南下,魏博牙軍也全部集中於魏州城內,可以說,魏州之戰是盧龍軍能否兼並魏博鎮的決定性戰役,雙方都是一戰定勝負,所以大軍對峙,都不著急開打。

魏州城牆比貝州還要高出一丈多,外麵圍著的護城河也深達一丈,可謂城高池深。城內不僅有八千魏博牙軍,更有數量不明的汴軍協助防守,急切間是攻不下來的。盧龍軍四麵圍困住魏州城,便開始組織民夫趕製各種登城器具。有時候民夫不夠,還常調派健卒營前去幫忙,李誠中就去過兩次,也算是大開了一番眼界。盧龍軍所建以雲車、衝門車、投石砲、箭塔四種攻城器具為主,建造得十分結實,比李誠中想象中好多了。

隨著攻城器具的完工,盧龍軍上下也隨之一掃汴軍入城援助魏州所帶來的陰影,士卒們心氣逐漸高漲起來,眼見著士氣可用。

這般在城下紮營圍城十日後,健卒五營指揮使周知裕終於傳下軍令,第二日攻城!當晚大營內殺豬宰羊,做了一頓好的,大夥兒興致濃濃的喝著肉湯,啃著骨頭,大聲談論著、說笑著,似乎彈指間檣櫓灰飛煙滅了!尤其是本都之中,李誠中和薑苗的例子就擺在那裏,大夥兒看他們的眼神都有些泛紅,讓二人不寒而栗。誰不想升官發財?至於能否活著——既然當了兵,吃了這碗糧,這個問題就不能去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