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榆關風雲(二)(1 / 2)

李誠中接到了委任告身,告身由盧龍節度府所出,平州刺史和平州兵馬使聯合簽署,委任李誠中為平州鎮軍左營甲都左隊隊正,秩陪戎校尉,從九品上。周知裕親手頒發給李誠中告身時飽含歉意的說:“李陪戎,以你的功勞,當個都頭都是可以的,奈何如今都頭以上軍職需向節度府專請,便先委屈你罷,將來有了機會再行補上。”

李誠中對這次調任平州的內情是最知根知底的,當然不會有什麼怨言和不滿,何況他還得到周知裕的承諾,手下的五個夥長可以由他優先挑選,所以愉快的接下了這份告身。

在挑選自己手下班底的時候,他認真斟酌了一番。他手下隻有五個軍官名額,即五名夥長。原酉都的弟兄中,張興重、周砍刀和薑苗都升任了隊正,和他是平級的,所以這幾個人他不能選。最後,他選擇了王大郎、孟徐興、焦成喬、趙大以及鍾四郎。王大郎是一直緊跟著他的人,當然是首選。孟徐興和焦成橋二人則是關外遊俠兒,精於騎射,也是他早就看好了的。鍾四郎則是他在永濟渠旁收下的兵,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他必須得管。

最後是趙大,趙大一直是個火頭軍,雖然升了夥長,但卻沒人看好他,所有隊正都對他不太感興趣,最後隻好來找李誠中。李誠中看著眼前可憐巴巴的趙大,心下一軟,幹脆就收下了他。聽說李誠中願意收他,趙大眼眶都紅了,這位三十多歲的老軍哆嗦著嘴,一再向李誠中保證,他一定會管好全隊的夥食,讓隊官放心,讓弟兄們吃好。

李誠中問道:“趙大,你就不想帶兵打仗?”

趙大一愣,低著頭道:“隊官,某隻會燒飯,帶兵的事實在不甚懂的……”

李誠中也隻能無奈的歎了口氣,揮揮手讓趙大離開。趙大立刻就急了:“隊官,還是不要某麼?”

李誠中頭疼的拍拍後腦勺:“要,要,老趙放心吧,隻管燒你的飯就是了。”

趙大沒有讓李誠中滿意,對於這個老軍的不思進取,他很是有些怏怏不樂,但接下來薑苗卻給了他一份驚喜。這個同樣在貝州一戰中立下大功,此刻提拔為隊正的親密戰友,此刻送來的是一份忠誠。

“李郎,你看某手下選哪幾個人合適?”

薑苗的這個問題等於拱手把甲都右隊的人事權讓給了李誠中,李誠中起初有些不解:“你已經是隊官了,你覺得誰合適你就選誰。”

“李郎,某聽你的,某的乙隊,你說了算。”薑苗這句赤裸裸的效忠宣言,立刻讓李誠中明白過來。有人投靠,當然不能往外推,何況投靠的人是薑苗。他也不客氣,就讓薑苗把那幾個北撤路上劃歸他手下管理的酉都弟兄招過去,薑苗毫不猶豫的點頭答應著去了。看著薑苗離開的背影,李誠中心裏好一陣子舒坦,暗道,莫非是穿越人士的王八之氣展現了?

軍官架子搭建起來後,平州鎮軍開始征兵了。刺史府和兵馬使府聯合發出告示,張貼於平州、馬城、石城各處,告示中說,凡是應募平州鎮軍後,便可得到一份軍糧,還可獲得榆關內碣石山下的五十畝荒地。短短幾日功夫,便有絡繹不絕的難民青壯拖家帶口趕來應募,家眷們聚集於軍營外,眼巴巴的期盼著自家子弟能夠順利的進入平州鎮軍。

因為趕來應募的人很多,所以征兵進行得十分順遂,兵員按照強健程度優先補充中營,中營滿員後,第一個補充到的就是左營甲都的左隊和右隊,共分到九十人。這個數字是按照每隊四十五人配置的,換句話說,平州鎮軍允許每隊的隊官吃掉五名兵卒的空餉。當然,平州鎮軍的待遇中是沒有餉錢的,這意味著李誠中和薑苗都可以獲得五名兵卒的那份口糧以及二百五十畝碣石山下名義上的荒地。

將所有征募到的青壯聚集到甲都營前時,李誠中有些失望。這批兵……大大不行啊!李誠中是在盧龍軍鼎盛之時從軍的,就算加入的隻是新立的健卒營,但當時身邊的同伴個個都是名副其實的健卒,就算相對而言比較單薄的薑苗,也要比眼前這些兵強得多。就眼前這幾十個人,身材雖弱但也湊合著能用,臉上雖有些菜色,但那是餓的,吃飽了之後相信就能很快恢複,讓李誠中失望的是,他在這些兵眼中看到的是卑微和怯懦。當兵的沒有兵膽,那還能叫兵嗎?那叫羊羔!

李誠中忽然很懷念南征時的日子,那時候他身邊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的同伴,那時候他所身處的大軍,是一支朝氣蓬勃的精銳。

甲都沒有都頭,隻有李誠中和薑苗兩個隊官,但十個夥長都明白誰是老大,所以都將眼光看向李誠中,等著李誠中訓話。李誠中回憶著以前在部隊當兵時連長訓話時表情和神態,照搬了一番老連長的訓話內容。他手舞足蹈的比劃半天,卻隻看到新兵們麵麵相覷的茫然眼神,明白自己的訓話沒有起到效果,他不禁有些泄氣,便訕訕的讓大夥兒回舍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