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營州經略(四)(1 / 3)

李誠中苦心構思的營州管理體製,屬於遊離在朝廷常製之外的一種形式。從名義上來說,這套管理機構屬於營州長史府的幕僚,與朝廷和節度府無關,一應權責都集中到長史本人身上,朝廷或者節度府需要聯係營州事務的時候,全部由長史本人擔待。而在實際管理營州的時候,則由長史府屬下各科室來分別履行公權,承擔官府職能。換句話說,這些人對長史馮道負責,而非對節度府和朝廷負責,也就是後世俗話說的編外聘用人員。

由於李誠中和刺史張在吉達成了協議,又因為他和周知裕的特殊關係,營州實施的其實是一種行政軍事大包幹的製度。在民事上,由長史馮道作為承包人,一應政務由馮道具體操辦,每年的稅費按照承包協議上繳。在軍事上,由李誠中作為承包人,一應軍務由李誠中打點,完成節度府和兵馬使周知裕交辦的任務。

馮道認真的思考著,在心裏消化了很久,終於接受了這套古怪的體製。實際上這套體製是他無法拒絕的,因為賦予他的民事權力太大了,說白了,一旦這套體製運行起來,馮道就是營州事實上的最高民政長官。他甚至隱隱覺得,自己在營州的權力,比朝廷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共有的權力還要大許多。

“將軍剛才說,這些官員的職級由軍職中出?”

李誠中道:“沒錯。咱們所設立的這九個科室,初步定員為主任科員一人、副主任科員兩人、科員六人……”

馮道笑了,插話道:“合九九八十一之數,是否有逾製之嫌?”

李誠中道:“純屬巧合,具體人數可以再議。科員的職銜為陪戎副尉,秩從九品下;副主任科員為陪戎校尉,秩從九品上,也可以稱為副科長;主任科員為仁勇副尉,秩正九品下,也可以稱為科長。”

馮道點頭:“有了朝廷承認的品秩,他們也算有了官身,做起事來才名正言順。”他實際已經看出來,在這套體製下,官員的品秩出於軍職,而軍職告身由李誠中來發放,李誠中實際將人事任免權牢牢掌握在了手中。當然,馮道內心並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這是個軍頭當政的年代,作為營州事實上的主人,李誠中必須掌控一切,如果李誠中不這麼做,馮道反而心中不安。

馮道算了算,道:“各科室人員還是再核定一下吧,以實際需要定員,可好?”

李誠中道:“這個你來考慮吧。咱們現在真正管轄的隻有白狼山至柳城的土地,所以你這個長史府要代行柳城縣令的職責。”

兩人商議了一番,最終將長史府各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初步確定下來。

長史府增設副處長一員,秩別仁勇校尉,正九品上,以副手身份協助長史處理公務。

辦公室為協調機構,負責上情下達和協助長史,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人事科負責考評官吏功績、人事任免等事宜,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度支科負責撥付和調度財物,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四人。

法律科負責刑名訴訟,設科長一人,副科長兩人,科員四人。

宣傳科負責教化宣達,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一人。

催稅科負責征稅、加賦、派役,設科長一人,副科長兩人,科員六人。

農、工、商三科各負責本業事,設科長一人,副科長一人,科員兩人。

以上共計四十六人。

馮道想了想,道:“現在某手下共有文吏一十七人,員額不足。”

李誠中道:“可以通過考試來征辟。先在這十七人中作一次簡單的考試,分派出各人職責,然後在柳城全城內考試,征辟新的文吏。”